蔡京是通过观察俩个人的眼睛做出的判断。
看美女不但要看脸蛋看身材,看是不是有名气,更重要的还是要看眼睛,这是蔡京悦人无数,又从不看走眼的独门秘诀不二法门。
眼睛是心灵的一扇窗户,眼不正则心邪。
如果说那个黑衣女子的眼睛如俩眼深潭,深不可测,是让蔡京看不透,那么眼前的这个林灵素的眼睛则是一片虚无,空无一物,是让蔡京什么也看不到。
蔡攸爬了起来,他搞得非常狼狈,脸色难看极了,他为自己的失态,感到羞愧。
蔡京关切的扶着蔡攸,甚至还帮他掸了掸身上的灰,既便蔡府书房的地下根本就没什么灰。
父爱无时不在,感情深不深全在举手之间。
让这么老的爹给自己拍灰,蔡攸更惭愧了,他失神的望着镇静如常的爹爹蔡京,老蔡家的人最注重的就是“讲礼貌”——讲究的就是仪容仪表。
遇变惊倒,这太打击人了。
蔡京借机又教诲了儿子一次,“攸儿啊,你肩负重任,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跟斗就止步不前,这个样子你会没了锐气,少了竟争力,提前被人淘汰的。”
蔡攸感激的说道:“多谢爹爹教诲。”停了下,又问了一句:“现在我们怎么办?”
蔡京笑了笑,“我去见官家,林灵素找到了,陛下一定比我还要急着见到他。”
“爹爹要答应林灵素的条件?”蔡攸吃惊的问。
“我只是想看看,林灵素到底想搞什么鬼!”蔡京重重的说了一句。
.
太师蔡京从蔡府匆匆赶到了大内禁中,向内通报,求天子召见。
不久,黄门内侍传旨,“圣上口谕,太师在端礼门外稍候。”
端礼门,这也太巧了吧,这让蔡京不免心生种种疑虑。
蔡京随内侍到了端礼门外,在等候天子赵佶驾临的时候,蔡京的那双“慧眼”忍不住落在了门边一块石碑上。
这还是蔡京刚当上宰相时候的一个“杰作”!
这块石碑就是“元佑党人碑”,蔡京亲编,赵佶御书。
平常这块从不起眼的石碑,此时正静静贮立在道边,在蔡京眼中,今天看起来格外有些与往日不同。
石碑上边密密麻麻刻着数百人的姓名,任凭着风吹日晒雨淋,忍受着严寒酷热冰霜,仍然石色青青,光采依旧,傲然挺立。
正是:
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苏辙、曾布……
苏轼、秦观、黄庭坚、吕谅卿、程颐……
章惇、王珪……
蔡京仔细端详着那块“元佑党人碑”,看着一个个过去熟悉现在变得有些陌生的名字,他曾经和他们斗了大半生,斗来斗去,其乐无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一时间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是喜忧参半。
遥想当年,闲居杭州的蔡京,买通童贯,献上“爱莫助之图”,得蒙徽宗天子赵佶的召见,一朝拜为宰相,登上了他的辉煌灿烂的权力之颠。为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他又向赵佶献上“元佑奸党”奏章,设立这块震惊中外的“元佑党人碑”,一时之间将朝野内外的一切“反动派”——蔡京的政敌,一网打尽,统统肃清。
“元佑党人碑”上一共列名的三百零九人,现在是老的老、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蔡京一举奠定了胜局,真是大快人心,想到这里,蔡京喜上眉梢,笑逐颜开。
有得必有失!
“元佑党人碑”虽然在政治上为蔡京扫清了障碍,让蔡京大获全胜的同时,也成了他道义上的一处硬伤。
在大宋士林和老百姓心目中,这块“元佑党人碑”已然成了一块光芒四射、绚丽夺目的“丰碑”,那些碑上之人,更是因此而名扬四海,香飘万里!
蔡京心腹、耳目遍及朝野,他早有所闻,只是不愿意、更没有勇气承认罢了。
在人心的向背、舆论的导向面前,一位成功的老政治家蔡京感觉到了自己权力的局限性。
关于这块“元佑党人碑”的后续故事发生了很多,让蔡京感到吃惊的就更多,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医学发达的话,蔡京差点一命呜呼。
“元佑党人碑”立起之初,有一位“离休”多年的老侍郎……
“离休”没听错吧?对了,在大宋朝那阵子不叫“离休”叫“致仕”,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就是下台了没权了养老了,噢噢。
那位老侍郎听说这件事后,巴巴地跑到碑前用老花眼仔仔细细反反复复上上下下认认真真看了三遍,看过之后是唪陶大哭,抚碑痛诉。
“我跟你们一个组织的呀,在元佑初年我就宣誓入党了,算起来是一位老党员了,白色恐怖无论多么猖獗,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念,党费年年都交,好人好事天天在做,对党更是无限忠诚和热爱,从来没有退党更没有叛党,为什么组织就把我给忘记了,‘老菜’,你不是人,碑上为什么没刻上我的名字呀!”
蔡京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情,蔡京很生气,后果呢……很严重。
可蔡京没动手呢,那位老侍郎先动手了。
老侍郎是怎么做的呢?不会是拿把锤子把石碑给砸了吧?
没有,要砸了这块碑还能立在这里吗?
老侍郎因为“元佑党人碑”上没有自己尊姓大名,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上奏章给徽宗天子赵佶,说自己也是“元佑奸党”里的一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