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三国之法正>186 一统江山 四海升平
,也未必能攻下。所以柴桑不得不攻,又不能选最厉害的人去攻,即使最厉害的人去攻打,也未必能攻打下来。虽然法正告诉黄权的是模仿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时的清剿外围战略,可是有可能根本就无法登陆。除非成吉思汗在世,可以完成这一高超战法。所以,此项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派黄权或者李严这样的人。

再说镇守中央的,法正推荐的是诸葛亮,诸葛亮镇守中央,正兵无敌。陆逊向搞后手反击,恐怕很难讨得便宜。就像玩游戏,每个英雄有两三个小招配一个大招,小招都是打打闹闹,大招是最厉害的。等蜀汉人马疲惫,陆逊择机迅猛风卷残云的大反击,这就像陆逊的大招。有诸葛亮在,陆逊的大招在诸葛亮面前不好使,从这个角度说,诸葛亮无疑是对全盘最大的贡献。

最后说,陆逊万万没想到的两条,陆逊在西面、西北、北面与蜀汉对峙的主要方向部署了将近五十万大军,东吴大本营的、建邺、吴郡、会计一共只有十几万人,且只有孙权和一些文官镇守。陆逊没想到法正敢于率领十万大军绕过柴桑直取建邺,也更没想到法正派邓艾偷袭吴郡,也不会想到还有一支军队从海路到会稽。

直扑东吴大本营,后路全然不顾,这种行军打仗方式不符合常理。然而,法正懂几千年的各家军事理论,孙子兵法中有擒贼擒王战术,成吉思汗攻破金国大军,努尔哈赤以六万人马击败明朝二十万大军,李靖解释李世民为什么亲征高丽失败,上杉谦信猛攻武田军团中军,拿破仑的兵分两翼侧路直取敌方中军,卫青遭遇单于大军直取单于中军,美国的各种斩首战略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攻其腹心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战法。

话休繁琐,言归正传。

蜀汉的十路兵马都已按期行动,所有计划都是法正主持制定的,诸葛亮负责掌控全局。

第一路大军,大司徒司马懿领兵五万,抵达濮阳就立即猛攻濮阳,濮阳支撑不住,派人突围求救,陆逊眼见濮阳支撑不住,又不想派兵救援,因为陆逊心里明白,派兵正中蜀汉下怀。可濮阳岌岌可危,陆逊便派周泰领着小沛的一万人马去救援,临走前,陆逊嘱托周泰,千万小心对方骑兵。昼伏夜行到濮阳城外,扎好营垒,与司马懿对峙即可,若司马懿攻城甚急,则救援,若不急,则固守营盘。陆逊命吕范也分兵一万由得力人带领救援濮阳,交待的做法和周泰一样。两路兵马启程以后,司马懿早得到线报。司马懿也不等其抵达濮阳,直接帅主力深夜出发,偃旗息鼓直奔济南,留下三千士卒撑着帅旗守着营盘。

司马懿在半路上遇见济南派来的援军,这一万援军由吕范的儿子吕据率领。司马懿指挥大军不到半个时辰便将吕据击败。吕据领着几名亲兵想逃回济南,却被司马懿早先派的早就埋伏在济南城外的百十名轻骑兵给拿下,导致吕范都不知晓前方兵败的消息。司马懿领兵火速到济南,吕范还不知道儿子吕据兵败的事,没有充分准备。司马懿猛攻济南,半天时间就攻破了济南城。

司马懿占据济南,优待俘虏,尽数遣散,逃回的士卒都言司马懿恩义。司马懿留司马师领五千兵马驻守济南,自己领着大军攻打北海,张承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不到半个月,司马懿用离间计,策反了北海城的一名守卫,内外呼应,偷袭了一处城门,张承无奈领兵败逃下邳。司马懿占据济南、北海,兵锋直指下邳。

司马懿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仅损失几千兵力,超额完成一路军的任务。

第二路大军,是前将军关羽挂帅。司马懿离开濮阳以后,关羽迫不及待出兵攻打周泰。马超、马岱兄弟二人为先锋领骑兵八千凌晨猛攻周泰的营垒,周泰建了坚固的营垒,周泰的士卒都衣不解带,以弓箭射杀,偷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导致马超和马岱的骑兵损失一小半,也没打垮周泰。关羽领大军冲杀也没起到太大作用。后来马岱说,末将走的时候法太尉曾跟我说,别硬攻固守营垒的士卒,要等起离开营垒才能攻打。

于是关羽自己领兵猛攻濮阳,周泰见濮阳危急,便领兵救援。此时远处的马超、马岱领骑兵杀来。周泰的吴兵被冲散了,关羽指挥大军两面包抄,歼灭吴军。周泰连砍十多名蜀汉骑兵也无法挽回局势。周泰身披数十创伤,掩护着几百轻骑撤走。关羽留马岱领五千士卒缠住濮阳的朱然,自己领大军与马超直奔小沛。周泰领着小沛的三千士卒,抵挡了半个多月,士卒死伤殆尽,关羽损失了五六千士卒。陆逊派凌统领五百轻骑乘夜救出周泰。关羽于是兵临寿春城下,陆逊严令禁止出战。任由关羽在城外骂战。

第三路大军,是徐庶挂帅,姜维为先锋,领兵十万,由宛城出发,过新野,直逼江夏。徐庶按照计划,派六支精兵先行,由姜维总督六支精兵,昼伏夜行绕开江夏城,火速穿插到江夏后面。姜维在两处隘口,留两支队伍阻截庐江、寿春方向的援军。剩下四支精兵埋伏在姜维指定的山谷里,待机而动。

徐庶领大军离江夏五十里安营扎寨,徐庶料定吕岱不会轻易出战,便组织大军攻打夏口。原来,吕岱在夏口布置了一万兵马与江夏形成犄角之势。徐庶指挥大军攻打夏口,夏口形势危急。吕岱命步骘把守江夏城,自己领三万精兵出城攻打徐庶大军的后背。

徐庶领大军佯败退进山林,吕岱领兵追杀


状态提示:186 一统江山 四海升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