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辉煌之世>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战亚平宁 (三十一)

“再靠近点!”阿诺河南岸,林朔从自己座车炮塔舱门处探出半边身子,无视四周到处飞舞的战火大声命令自己的战车继续向前靠近河岸。

“开火!”随着林朔的命令,身躯庞大的虎式坦克猛然间停了下来,宽大的履带剧烈摩擦着地面上的碎石发出刺耳的声响。黑洞洞的炮口微微调整之后,一团烈焰在夜幕之中腾起,一枚88毫米的高爆弹脱膛而出直直的向着河对岸飞扑而去。转瞬之间,对岸一处美军的机枪火力点就被笼罩在了腾空而起的硝烟之中。

在林朔座车附近还有大批的明军战车正在向着对岸拼命倾泻火力,更多的明军步兵们好似迁徙的蚁群一般拖带着各种渡河工具向着对岸冲去。天空之中双方的炮兵部队已经火力全开,飞火流星一般的密集弹雨划破天空之后落在地面上激起巨大的尘埃。仿佛整座佛罗伦萨城都已然被笼罩其中。

夜战偷袭失败之后,王德祥直接下令将偷袭改为强攻。成千上万名明军官兵们在大量火炮和坦克战车的掩护下冲向阿诺河,试图突破这处天险之地。河对岸的盟军部队拼死抵抗,整个战场都已经变成了一锅沸腾的热粥。

明军的炮兵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大明的炮兵部队之中只有口径超过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才有资格被称为重炮。而此刻被部署在佛罗伦萨城外的明军炮兵部队拥有的重炮至少也在三百门以上!这一个足以毁灭任何一座城市的数字。

虽然躲在各处坚固的建筑以及废墟之后能够有效的抵御杀伤力巨大的弹片攻击。可是,明军的重炮数量太多,而且威力巨大。尤其那些大型建筑一旦被直接命中的话,巨大的威力足以将所有人全都埋在废墟之下。

主动出击的明军固然伤亡巨大,可是据河抵抗的盟军同样损失也不小。能够被挑选加入装甲兵团参战的全都是精锐部队。

在没有车载雷达和红外线瞄准装置等夜战装备的情况下,装甲部队在夜间的战斗力很难被全部发挥出来。就像是现在这样隔河射击,如果不是久经战阵,经验丰富并且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很难取得什么太大的作用。更多的只是在摇旗呐喊,声势很大但是大部分的攻击都不知道打到什么地方去了,白白浪费弹药而已。

不过。大明陆军第二装甲师的部队却是不择不扣的精锐强军。他们经验丰富,哪怕是在夜间也能够迅速找到目标,并且发动攻击。

“再来!”面色沉稳的林朔按住自己的喉部通话器,大声怒吼“都靠上来!靠上来!”

众多的第二装甲师坦克与装甲车逼近河岸。用各自搭载的各种武器向着对岸的守军倾泻火力。从88毫米主炮到20毫米的机关炮,从车载机枪到烟雾发射器。如果此时从高空之中向着佛罗伦萨城看去就能够清楚的看到,沿着阿诺河两岸就是两道长长的光带,那是双方之间激烈交火的枪口焰火。

战争,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起的。单单是恐怖的弹药消耗就足以让绝大部分的国家望而却步。

‘咯吱~~咯吱~~’刺耳的履带声响之中。一辆接一辆的明军坦克装甲车开上了桥梁。前方加载了厚重装甲挡板的坦克拼命驱动发动机将桥上那些白天的战斗之中被摧毁的坦克推到河道之中,空出了突击的位置。

对岸的守军从各处隐蔽火力点之中奋力开火,尤其是那些躲藏起来被当作固定火力点使用的坦克以及反坦克火力点。纷飞的弹雨不断击打在明军坦克身上,那溅射的火花在夜幕之中是如此的清晰可见。

开在最前方的坦克被击毁,熊熊烈焰映亮夜幕。后方的坦克跟上来就将前边被击毁的坦克残骸推开,接着继续攻击。至于那些身上冒着火爬出战车哀嚎的官兵们,只能是自求多福了。已经到了战斗的关键时刻,谁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心慈手软。

“轰!!!”

眼看着在强大火力支援下,众多的坦克装甲车一步步的从桥面上逐步推进,很快就要攻入桥对岸的时候。整座大桥突然间从中间部分被炸开。猛烈的爆炸几乎将整个战场上的吵杂声响全部覆盖。冲天而起的火光硝烟与四处飞溅的杂物让所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

“混蛋!他们炸桥了!”前线指挥部内,愤怒的明军将领们看着那些被笼罩在烟雾火光之中的部队厉声怒吼。

虽然之前就有猜测守军在桥下面安放了炸药,可是因为时间紧迫再加上守军抵抗激烈。明军未能去检查桥下并且拆除炸药。现在守军引爆了炸药之后,前线的攻势随即为之一顿。

“继续。”目光冰冷的王德祥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紧紧捏了捏手指之后沉声命令“部队继续攻击。预备队上前,命令工兵部队立刻架设能够通行装甲部队的浮桥。装甲部队前进提供直射火力支援。各部炮兵部队加强火力投放力度,把炮弹全都打出去!我不管今天的伤亡究竟有多少,我只要拿下佛罗伦萨!”

守军炸桥之后非但没有阻挡住明军凶猛的攻势,反倒是迎来了更加狂暴的攻击。

大明工兵部队们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冲到河岸边,将一节又一节的浮桥送入河中并且迅速拼装起来。而众多的明军步兵们以强大的勇气硬顶着守军的弹雨扫射挥动工兵铲和枪托将自己的皮划艇划过了阿诺河。在对岸强行登陆建立桥头堡。

刚刚抵达之后就连晚饭都没怎么吃忙着修建炮兵阵地的明军炮兵们接到了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战亚平宁 (三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