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中**队首先进行炮击的;8月14日上午10时,中国空军先发制人;以其有限的资源对汇山码头日军海军司令部以及公大纱厂等日军据点实施轰炸。: 。
8月14日晚上,87师、88师向日军发起攻击。
8月15日拂晓,第9集团军全线出击向日军发动总攻。
**的准备工作显然做得不充分,无论对敌情了解还是部队训练,远远没有达到实现的需要;进攻一开始就受到日军的顽强抵抗。
从这个层/ 面讲,**糟糕的兵役制度——抓壮丁,使兵员的精良程度受到很大限制。
日军恰恰相反,从上小学起便要进行严格的武士道训练;一进入部队就能单兵作战。
88师拒是蒋总统的嫡系,清一色的德国装备;但军事训练南辕北辙,15公厘的德国重炮对敌司令部周边的固久工事竟然束手无策。
参战的炮兵完全不懂如何应用重炮近距离直射敌工事,开战伊始就未获突袭效果和“先手”优势,敌我迅速形成胶着状态。
**士兵虽然保持高昂的为国成仁士气,向敌正面发动3次猛烈攻击,予敌重大杀伤;但实效的杀敌方法基本上是单兵武器加血肉之躯。
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打破日军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87师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
但敌增援部队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反而分兵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绝好机会。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开始了真正的战争。
从日本方面讲,淞沪会战是他们实行南北夹击,全面侵略中国的军事部署;也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实现王道乐土的大胆尝试。
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侵略中国大陆的政策。
“九一八”侵占中国东北并向华北扩展的过程中,日本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因之侵略中国的步骤迅速加快。
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迅速;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00,1936年上升为150,1937年达169;8年平均每年递增6.8%。
后几年日本经济的大幅度上升,无疑是从侵略中国得来的好处;侵华战争得到这样大的利益,日本政fu就更加积极地扩大侵华军事行动。
日本的产业结构,1930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为38:62。
1931年、32年的侵华战争开始,军工工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到1936年,以军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已经为58:42。
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推动战争的助燃剂。
日本的政治也迅速走上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统治。
1936年2月20日,国会选举中自由派的民政党取得多数,2月26日就发生法西斯军事政变。
“皇道派”军官率领1500多人袭击了冈田启介首相,杀死了几名内阁官员,提出了8项要求,鼓吹建立“皇道派”武力独裁和战争体制。
政变后,由广田弘毅任内阁首相,组成了军人主政的内阁;大幅度增加军事预算,推进军工生产为主的重工业发展。
“二.二六”政变后的广田内阁,开始了日本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拒内阁调动频繁,而法西斯统治甚嚣尘上。
1937年日本设立帝国大本营,将战争指挥权集中在天皇直接权势下行动的陆海军将领手中;有自由主义或激进主义倾向的嫌疑人物均被捕,到1937年12月,逮捕了371人;日本完全实行了军事法西斯主义。
1936年8月,日本广田内阁召开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的五相会议,决定了一个《国策大纲》,把“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大纲》规定:对外应“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备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体系”。
向南方海洋特别是南洋方面求日本民族的经济发展。
对内采取指导统一国内舆论的措施和国民思想健全化教育,以加强法西斯统治。
按照这个计划,陆军制定了大规模扩充空军和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为中心的五年扩军计划;海军也制定了宏大的造舰计划。
1937年,日本的军事预算,占全国家预算的60%以上。
1937年6月,近卫文任日本首相,采取了关东军参谋长、侵华狂热分子东条英机的主张:鉴于西安事变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渐形成,应立即扩大侵华战争。
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的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侵略中国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天然资源缺乏、捍卫主权线、生命线的圣战,是惩罚中**民的抗日与扩战的不得已行动;甚至是为了帮助开发中国的光荣之举。
另一方面,对外又不断制造和平的阴谋,鼓吹所谓日中友好提携。
1937年3月,日本外相佐藤提出对华的新认识、新政策,诡称要改变日本对华关系,协助中国的统一与复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