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第三帝国之鹰>第九十四章 桥头堡之战(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d”并加关注,给《第三帝国之鹰》更多支持!

仿佛是听到了皮埃尔的心声,树林中大摇大摆地冲出一群钢铁巨兽。【最新章节阅读..】

十四辆四号坦克歼击车和十辆四号突击炮的联袂出现瞬间在进攻中的法军中引起一阵恐慌,几辆幸存的f36型坦克垂死挣扎,晃动着炮塔拼命向德军战车射击,37毫米炮弹打在德军坦克上叮叮当当地溅起几道火花,随后被弹飞到空中。

法军坦克的射击将德军战车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二十多辆德军坦克先后停车,一轮齐射后,战场上再没有一辆能动的法军坦克。

德军战车的出现只是法军覆灭的开始,德军藏身的树林的西侧,四十多辆251型装甲车轰鸣着向法军的左翼包抄过去;树林的东侧,同样数量的装甲车冲向法军的右翼。

大德意志团五连和六连的步兵跃出森林,跟在德军战车后面向法军的正面发动冲锋。

皮埃尔惊慌失措地看着急转直下的战局,放声怒吼道:“我的马呢,快牵我的马来,该死的,没看到那些德国人冲过来了吗?”

马夫手忙脚乱的牵来皮埃尔心爱的战马,皮埃尔纵身上马,扬起马鞭狠狠在战马右臀抽了两下,战马发出一阵痛苦的嘶鸣,扬起马蹄向南飞奔。

皮埃尔的幕僚、马夫和勤务兵目瞪口呆地看着绝尘而去的皮埃尔,随后反应过来,跟着向南逃去。

皮埃尔成功逃脱,战场中的法军步兵却变成待宰的羔羊,步兵的两条腿无论如何是跑不过时速高达55公里的半履带车的,更何况还是在空旷的草地上。

机枪声接连响起,三四十个向南飞奔的法军士兵先后倒在血泊中,残酷的死亡让幸存的法军士兵认清了现实。

一个、两个、一群、两群,法国步兵们争先恐后地扔掉手中的武器,向席卷战场的德军士兵举起双手。

俘虏自有下级官兵处理,舒尔茨少校走到一辆被击毁的f36坦克边,仔细打量起这堆废铁来。

舒尔茨拔出匕首刺进坦克前装甲的裂缝,挑了挑高高翘起的钢板,扭头对格雷姆少校说道:“你看这个可怜的家伙,正面挨了一发105毫米榴弹,装甲的焊缝都被震裂了,真的像那位团长说的那样,法国人的坦克全都是废铜烂铁,不堪一击。”

格雷姆的目光从仅有十二吨重的f36坦克上扫过,最后停留在炮塔上又短又细的37毫米炮上。

回头看看四号突击炮上又长又粗的10528火炮,还有四号坦克歼击车上的7560火炮,格雷姆点头说道:“曼陀菲尔中校说的没错,在我们的强大火力面前,法国的坦克只能称为废铜烂铁,除此之外没有更适合它们的称呼。”

“不不不,我说的那位团长不是曼陀菲尔团长,是罗森团长,他上个月带着一个调查团去了挪威,在挪威和法国人打了几仗,干掉了他们一个师。他把作战的一些心得送回我们团,对于法国人的战斗力和武器性能,我们在法国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别的不说,至少从陆战武器上面,我们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格雷姆眼睛一亮,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敬佩的情绪,看来赫尔曼戈林团能打胜仗不仅仅是有先进的武器。他们竟然还派调查团去了挪威,而且还是团长亲自率领,光是这种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就足以令人钦佩。

“在你们团长,哦,是那位团长眼里,法国陆军难道就没有像样的武器?”格雷姆问道。

“当然有,那位团长说过,在法国作战,一定要注意两种坦克,当然,对于我们赫尔曼戈林团来说,仅仅是需要注意罢了。但是对于你们来说,则是相当危险。”舒尔茨说道。

格雷姆少校脸上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追问道:“是什么坦克?”

“一种是法国的b1坦克,另一种是英国的玛蒂尔达2型。”舒尔茨说着从军装的右腰口袋里掏出两张白纸。

舒尔茨展开白纸,指着第一张白纸说道:“你看,这就是b1坦克,他很好辨认,因为他有两门炮,炮塔上一门,车体前部右上方也有一门。至于玛蒂尔达2型,分辨起来要困难一些。”

看到两张白纸上画着的坦克,格雷姆少校心中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赫尔曼戈林团的准备实在是太充分了,看来那位大名鼎鼎的罗森团长不只是会说“我们八个星期就能击败法国”之类的大话,他在作战上也是有真本事的,难怪能够参与制订曼施坦因-罗森计划。

“你们是怎么知道法国人和英国人有这两种坦克的?”格雷姆问道。

“那位团长告诉我们的,至于他是怎么知道的,我也不清楚。”舒尔茨答道。

格雷姆指着那两张白纸说道:“我能不能复制一份这两张纸上的内容?”

“当然可以。”

格雷姆很快从部下中找来两个素描高手,将b1坦克和玛蒂尔达2型坦克的外形和参数复制了两份,一份自己留着备用,另一份则派人送给大德意志团的团长舒韦林中校。

德军重新占领布尔逊村,格雷姆少校率领部下在村内布防兼看守俘虏,舒尔茨少校重新集结部队后向南继续发动进攻。

在布尔逊村西南方四公里处的切梅里村南部,四十多辆f36型坦克的残骸横七竖八地散布在空旷地原野上,滚滚黑烟从残骸中升起。残骸周围,三百多名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 桥头堡之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