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回到三国开超市>0098南匈奴 七

“谢大帅!谢谢!”酒楼老板拉着女儿不断的跪谢磕头。

刘风赶紧让他们起来,迅速收拾行礼,然后纵马离开了这里,出城时,刘风几人也跟随着,送他们出城。

接着,刘风等人回到营地,让亲卫营们做好战斗准备。

刘风不是怕死怕事之人,既然来到匈奴地界,就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不然这里的汉人就会任由他们一直欺压下去。同时,刘风让李寒派出几人前去通知王铁汉。

大战在即,亲卫营的500士卒根本就没有一点害怕,反而是都是一脸期待的神情。反观陈显那1000新加入进来的亲卫营士卒神色,倒是稍稍有点心慌,但还不乱。

不管是典韦还是黄忠,几位将领听到马上就要大战,身体里面的血液沸腾起来,好久没有大战,几人的手都有点痒了。

................................

距离罗城不远处有一座小城,叫巴拉城,这巴拉城正是南匈奴大营,也是并州南匈奴的王庭中心,南匈奴首领屠特若尸逐正是住在这巴拉城里面。

屠特若尸逐其实早已接到刘风带领一千多骑兵来到罗城的消息,只是屠特若尸逐暂时还不想跟刘风结怨,以免先祖奋斗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本来屠特若尸逐只打算让自己的军队扮着鲜卑骑兵去把南阳公主的嫁妆抢劫一番,然后嫁祸给鲜卑人,却没想到刘风这杀神来了,还狂妄的只带领1000多骑兵。

接到自己侄子被刘风斩杀的消息后,屠特若尸逐气的暴跳如雷,虽然自己这侄子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但也是自己的亲侄子,绝不可能让刘风这么猖狂,他才有1000多兵力,自己出动五万骑兵,即使刘风再厉害?也斩杀不了几万人,累都要累死他。

若是能把刘风击杀,说不定自己又会成为带领匈奴人崛起的单于。南匈奴有20几万人口,加上赤山部的20几万,若是能把效力鲜卑的同族40几万同胞分化过来,再把西北方的神鹰匈奴部落劝降过来,那整个北方,河套地区就没大汉、羌族、鲜卑什么事了。屠特若尸逐越想越高兴,梦想到自己马上变成一代雄主,四方来朝的大单于。

屠特若尸逐马上传令让骑兵集合,一个时辰之后出动击杀刘风。

...........................

亲卫大营,刘风已经下令做好战斗准备,这次刘风准备来一场烧烤宴,现在亲卫营的500人每个都能熟练的投掷燃烧瓶,而且这次刘风所准备的燃烧瓶相当充足,每个人都是挂了10几个左右。但刘风只安排200人作为投掷手,让他们在战斗时跑在队伍中间,然后专负责放火。

“大帅,我部不能在这里干等,与其这样,还不如退到后面那小山上面,用燃烧瓶来阻击匈奴人,等他们意志消沉时,再会和王师长大部队击杀匈奴。”黄忠建议到。

刘风觉得黄忠说的很有道理,自己以前都是一味的蛮干。后面那座小山虽然不大,山下虽有点陡峭,山顶还是很平整的,关键是战马也能上去。山顶上驻扎一千多人加上战马应该没问题。至于山下陡峭可能是修罗城时,下面的岩石被开凿过。

很快,1500多人就撤退到山顶上,刘风便下令用工兵铲把山顶周围的野草树木砍光,割光。这样,山顶下面一点就会形成一个防火隔离带,以免防止到时投掷燃烧瓶把自己烧着。而砍下来的树木,则被刘风下令做成草木盾牌,以防止匈奴人的箭雨。这样的盾牌虽然防箭能力没有木盾或是铁盾好,但总比没有盾牌好。同时,那些树木还被用来搭建起一座座简易的棚架,把战马全部赶到棚架里面去躲避敌人的箭雨。棚架上面用树支野草盖着,上面还铺设一层泥土,箭雨是射不进去的。草木盾牌只要是给陈显那一千人做的,而刘风以前那些亲卫营根本就不需要盾牌。

不管是黄忠还是吕布以及陈显,看到刘风下令做出这些,都觉得不可思议,盾牌也有了,战马也被保护好了,就等待着匈奴人前来送死。

大家都躲在山顶树下乘凉,有说有笑的,并没有因为匈奴来袭而感到担忧害怕。

其实刘风等人完全可以逃走的,但刘风不想这样窝囊的逃走,这次必须要给依附在大汉吸血的并州南匈奴人一个惨痛的教训,若是能多击杀南匈奴骑兵,最好把这股匈奴杀的心服口服,让他们提起西北杀神就胆战心惊。

接着,刘风又让士卒们把山顶上的乱石全部搬到防卫地域当做雷石使用,在山顶上往下投掷石头,杀伤力比较大。

不过刘风看到半山腰上有一大片竹林,眼睛马上放光起来,自己的箭羽携带有限,完全可以把那片竹子利用起来啊,那些竹子不是兰竹,好像是山竹,大小正好用来做投枪使用。

“汉升,陈显、恶来、奉先,你们几人带领全部士卒去把山腰那一片竹子砍光,把竹竿全部扛上来,本帅有用。”

几人也不知道刘风要那竹子干嘛?都毫无怨言的带着一千多士卒跑下去,一个小时不到,那片竹林全部被砍光,那些竹子也全部被扛到山顶。

“大帅,已经把那片竹林砍光,竹子全部抗上来了。”黄忠看着刘风说道。

刘风没有说话,从一位士卒手里拿过工兵铲,把竹子锯断成一米长短,然后把一端削尖,然后跑动起来,用力往山下投去。对!这就是投枪,刘风也是想到人数太少,所携带箭羽相当有限,这投枪虽然是竹子做的,但威力乃


状态提示:0098南匈奴 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