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生命中的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无法随意丢弃的,就算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他也永远割舍不下那一段属于他自己的少年时光。
许惊弦走走停停,也不与人多打交道,心态如同一名旁观红尘的隐者,既品味着夜行于野的孤独,又感受着久违的风土人情。这一路上不知翻过几座高山,走过几片大草原,越过几条大江,渴饮江水,饿了吃些干粮,寂寞时便与鹰儿说几句话,更多的时候则是抱剑沉思,感受天地自然间的神秘力量,品味着剑道之真谛,。
离开中原不过短短三年的时光,却在他身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剑客。
这日清晨,许惊弦来到一座小县城边,正要进城,转眼忽又望见城中住户家门口挂起几笼纱灯,才想起今日已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想像着家家户户团圆和睦的景象,许惊弦不由忆起儿时与义父许漠洋共度的时光,便略有些酸楚,不愿入城,本欲绕道而过,抬头却见到城关上写着两个大字——峨眉。他心中一动,想到那峨眉山乃是天下有数的佛教名山,适逢佳节何不去游览一番,也算聊以**。
许惊弦本想找个人问路,谁知却发现行人见到他似有嫌弃之意,纷纷避开绕道。原来他从御泠堂带出的包袱早已在雪崩时丢失,并无衣物替换,身上穿着的羊皮袄已是破损不堪,但他一门心思都放在练功之上,全然未注意到自家的装束,此刻才惊觉自己活脱脱就像一个流浪的吐蕃少年,难怪惹人厌烦。傲气涌上心头,便强扯了一名汉子打探道路,那汉子虽生得远较许惊弦粗壮,但见他衣衫破旧,又携鹰佩剑,匆匆答了话便仓皇逃走。
许惊弦也不顾路人侧目,大摇大摆往峨眉山行去。
峨眉天下秀,果然名不虚传。虽只是初春时节,已是漫山遍野的葱葱郁郁。和风卷走了寒峭,明媚的阳光由叠叠树阴间投射在山道上,撒下一地碎银般的光华,远处雾霭重重,浮云嬉山,谷内溪水潺潺,鸟雀低鸣,再有那一抹澄碧绿意袭入眼底,透入心间,令人欣而欲醉,陶然忘忧。
在山下望见一间大寺院,乃是报国寺。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更有巨钟、瓷佛与铜塔,极具禅意。许惊弦漫步入内,此刻时辰尚早,并无上香许愿之人,偌大个殿堂中就只有他一位游客,乐得清闲。峨眉山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着普贤菩萨,他刚刚在大殿的佛像前叩了一个头,便听到钟鸣之声由山顶上遥遥传来,经久不绝。原来那峨眉山顶的万佛寺敲钟颇有讲究,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十八次,慢敲十八次,不紧不慢再敲十八次,如此反复两次,每日共一百零八次,象征着全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消除一百零八种种烦恼与杂念……
许惊弦自幼精研《天命宝典》,虽是传承于老庄道家,但这绵延的佛钟之声亦一般引发他悲天悯人之情,一时心生虔念,便盘膝坐在佛像前的蒲团上诚心祝祷,一面追想往事,感怀自身境遇,浑如老僧入定。
不知过了多久,头顶上传来轻轻一声响动,将他从迷茫往事中惊醒。抬头望去,却见一道黑影已大梁之上朝他飞扑而下……
许惊弦悚然一惊,此人不知何时藏于殿中,若是趁方才自己神思不属之际发招,必难逃其毒手。他脑子里尚未回过神来,身体已做出反应,平平往后移开数尺,避开对方的飞扑之势。眼角余光瞅见此人一身有青色劲装,面蒙黑纱不见玄虚,唯有一对亮如晨星的眸子瞪视着自己,眼中满是愤色。
青衣人一招击空,亦不纠缠,腾身往殿外奔去。许惊弦起身便追,不料那青衣人足尖轻轻一扫,挑起佛像边香炉中的大团香灰,劈头盖脸朝他撒来,口中还冷喝道:“可恶的臭小子,害我蹲得腿都酸了,请你吃一把香灰……”听声音娇嫩,似是一位女子。
许惊弦只恐烟中有毒,急忙闪身避开,经此稍稍一耽搁,等他再追出殿门外,对方早已不见踪影。
原来当许惊弦入寺之时,恰好那青衣人已在殿中,或有隐情不愿与陌生人朝面,便跃上大梁。本以为许惊弦无论是参神拜佛、还是请香还愿,最多也不过片刻工夫,一会儿便会离开。谁知许惊弦听闻晨钟长鸣心有所感,竟在佛像前静坐冥思长达一、两个时辰。那青衣人在梁上蹲伏良久,终于失了耐心,忍不住现身而出……
许惊弦想通原委,不由失声而笑。此人能无声无息地藏在自己头顶上许久,当是江湖上少见的高手。他故意避人眼目,形迹可疑,或许是对付另外的敌人,却阴差阳错地被自己拖了两个时辰,难怪气恼不休。
若是依他以往的性格,必会想法追查这神秘青衣人的来历。但方才在佛像前长坐冥想,心态变得平和,不愿再涉及江湖恩怨,也就一笑作罢。
离开报国寺后,一路拾阶缓行,经过“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灵岩叠翠”等数度道景观,时而又有猴群穿出山林,与游者嬉闹玩耍,甚至抢夺食物,惹人捧腹。许惊弦渐觉心情舒畅,口边还哼起了小曲,扶摇似也感应到主人的心意,欢声长鸣,振翅飞入云深处。
待上到金顶时,暮色已降。许惊弦本就打算夜宿山顶,第二日一早观日出云海等峨眉胜景,也不去打扰金顶寺庙的僧侣,自己寻到一个小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