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明末苍茫>第一百八十四章 济州归心

赵烈返回济州岛的时候,李虎的舰队刚刚返回不到五天,赵烈下到码头时,黄汉、马涛、李虎、齐威等人在码头相迎,

“能在此地看到李虎,我心中才安稳下来,月前船队到达北华,言道没有收到南下船队的消息,真是让我心急,银钱事小,我破虏军安危才是最主要的。”赵烈边回礼边笑道。

“多谢大人挂怀,”李虎感激的施礼道,“好叫大人得知,南下舰队军兵三千人得胜而回。”李虎当然明说,毕竟在码头上人多不便。

赵烈闻弦知意,“伤亡如何。”

“大人,阵亡加上病亡共计一百三十四人。”李虎答道。

赵烈面部一黯,“都是好兄弟啊,都是为了几十万辽民能够安居乐业才捐躯的好男儿啊。”赵烈确实心痛,都是好不容易培养出的航海人才,船厂里的战船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人才不足更加突显出来,此时,远航的人才才是最紧要的。

“大人,弟兄们都是大人从饥寒中解救出来的,如今饱饭吃着,饷银拿着,为大人出生入死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大人勿要挂怀。”李虎躬身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本将还是心中不安啊。”赵烈的不安是因为这些人都是随着他的指挥棒南下战死的,当然与他大有干系。

船队在码头停靠后,大批的原木下船,这是北华的土特产,也是济州最为急需的,如今济州船厂刚刚建造完毕的十余条战舰以及船台上新建的十余艘盖伦船使用的都是北华木材,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

休息一日后,赵烈在官署召集召集众人,离开的时间有点久了,赵烈急切的想知道济州的情况。

“大人,去年,今年济州合计开垦土地三十余万亩。加上原有的土地达到了六十三万亩,安置了辽民五千户,两万零四百六十余人,今年的济州又是一个丰收年。连续两年的丰收可是让济州百姓喜笑颜开,”马涛笑着说道。

“百姓的收入如何?”这是赵烈最关心的,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自己的后方才能巩固。

“大人,这里的田亩大多是保水不足,毕竟是岛上的土地。不过,种植番薯还是没什么问题,六十余万亩只有不足八万亩种植了高粱玉米其他的都是番薯,不过,番薯丰产啊,按一户四十亩田,三十五亩番薯亩产三石计算,可产出百石番薯,留下十石,其他都被官署以三分银子一石收购。这就是二十七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收入了。”马涛细细的罗列一下账本。

“那么官署收购来番薯用在什么地方?”赵烈一一询问。

“大人,去年收购的白番薯大部用在了难民营,当作主食或是做菜,吃的很多辽民见着白番薯就是头疼。”马涛笑着说道。

“不头疼不行啊,我在难民营里也是吃腻了白番薯,早饭番薯泥,中午番薯炖菜,晚上海鲜或是海菜炖番薯,我现在一看到番薯就饱了。”吴波笑着插嘴道。

众人一阵哄笑。

“不过。今年春天,根据大人所说,罗长山组织人手在石岛造出了番薯粉条,根据大人留下的菜谱。炒粉条,肉炖粉条,酸辣粉条,都是好菜啊,这不,上半年罗长山组织人手生产。将粉条发卖到山东,北直隶等地,大受欢迎啊,老百姓都叫它番薯粉。这不,今年济州粉条大部被罗长山订购了,为了这个罗长山还拆借不少银子呢。”马涛笑道。

“那是,我们难民营也托了罗长山的福,可以多吃点玉米,高粱米饭,可算熬出头了。”吴波一副跳出升天庆幸的模样。

“好,当年到澳门寻得了造船、造炮的人才,今日我要说还有一个人才就是这个罗长山,善于经商,更善于创造,将来成就不止于此啊。”赵烈感叹中国的商业大才层出不穷,作为执政者不是简单的抢夺其资财,而是应当鼓励其发展,收取其税赋,达到双赢,大明如果是能够实现这种双赢,何至于灭国,关键还是内政啊。

“今年上秋以来,石岛的水泥、木材、铁筋等物供不应求,何也,济州百姓积攒了两年的银钱大半都投在了建造新房上,这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济州城外的两个水泥窑根本不敷使用,石岛发来的铁筋更是远远不足,只有木材因为北华的缘故还是供应得了,这不,前些时日,在济州城外,大静、城山外各建了两个窑口,属下还通秉了石岛赵大人多产些铁筋。”马涛边说边摇头,当时由于水泥和铁筋的紧缺黑市里价格翻了两番。

“谁也没有后悔药吃,日后引以为戒吧。不过,今日济州发生的事,明日就可能在北华发生,济州很多人家是改建住房,北华根本就没有住房,都是地窝子先凑合,马涛,一定要在春天告之北华,多建窑口,另外,让石岛多多产铁,将北华岛的用量也加进估算里去。免得到时手忙脚乱。”赵烈提点道。

“属下遵命。”马涛回道。

“黄汉、马涛,岛上后备兵役制进行的如何,朝鲜族人可否抱怨。”赵烈问道。

“去年是初创,除了个别地区,没有什么抵触,今年刚刚汇集起来准备冬训,至于抱怨嘛,不是没有,不过,既然岛上分配田亩的辽民也是如此整训、备役,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了。”黄汉大大咧咧的说道。在他看来刀枪之下,谁敢扎刺立时拿下。

赵烈瞪了他一眼,“这是内政,内政不稳拖累向外征战。”

这个黄汉,军队事物做的多了,方式愈加粗暴。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四章 济州归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