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1875我来自未来>第276章 中英大战

【276】中英大战

1886之春,北京密云水库。

风儿微寒,拂面清爽,柳树刚抽出目,就迫不及待的与风儿起舞,雏菊和伙伴们从松软的新土里冒出头来,睡眼惺忪地打量着这崭新的世界。

姚梵带着九岁的女儿姚雨甜,和中央机关干部们一起扛着铁锹和树苗,来到去年近冬才初步落成的北京密云水库,他们要在这附近荒坡上植树。

这些同志们有老有少,须发皆白的和嘴上没毛的都有,长相各异,可有个共同点,他们个个面带笑容,好像家里孩子春游一般的,指着竣工的密云水库,满脸的骄傲中绽放幸福。

祖国在二五计划中取得的成就如此辉煌,这让人民怎么能不骄傲?怎么能不幸福?

就在1886年刚刚完成的二五计划完成统计中,华夏人民共和国拥有了1200万吨粗钢产量,等于全世界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钢产量总和,约是第二名的英国400多万吨钢产量的三倍。同时华夏人民共和国还拥有了1300万吨生铁的产能,1600万吨水泥产量,3000万吨原油产量,700亿千瓦小时发电能力,5亿吨原煤产能,700万吨硫酸产能,5万公里铁路线,一千公里电气化铁路,2万公里民航线路,民用汽车保有量超过150万辆,年消耗猪牛羊肉1600万吨,人口膨胀到5.9亿,在校小学生超过7000万,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100万,电视教学大中专院校在读生突破2000万……

这种恐怖的发展速度犹如点开了外星科技,让全世界都看傻了,除了大部分指标达到新中国六十年代水平外,部分指标如发电量,突飞猛进的达到了70年代水平。

中国的国营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超过85,民营经济也发展迅猛,填补了国营经济在各个角落的空隙,既增加了就业人数,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和规模,农村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迅猛,养猪养奶牛在农村蔚然成风,造船工业无比兴盛,飞机制造业方兴未艾,全国还拥有大大小小281家造船厂,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列装各大集团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开始加入战斗序列,海军出现万吨级炮舰,导弹护卫舰,航母的建造也已提上三五计划日程。

随着二五计划完成,华夏人民共和国已经犹如一个肌肉雄浑的巨人,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俯瞰着整个世界。

现在的中国,轻跺一脚,全世界必须抖三抖!

“主席,到了,前面这片山头就是。”警卫员报告姚梵。

姚梵脸色苍白,这和心情没关系,主要是经常失血导致。一次次频繁的时空传送,即便每次都输血,可还是有些吃不消。现在的他身体总是感到发沉,自从他和黄金莺的第三个孩子诞生之后,身形愈发的消瘦起来。

“同志们,开工吧!”姚梵潇洒的抡起铁锹,一铲子下去,深深地扎进土里。

……………………

此时的世界,军备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

在中国向德国出口了毛瑟98步枪的技术工艺资料和一批生产设备之后,德国人居然只用了一年就生产出了质量合格的毛瑟98,虽说子弹生产能力还有限,但终于是拥有了一款成熟的下置弹匣存弹的栓式步枪。

而英国则在模仿56半自动步枪上耽误了时辰,不但始终无法掌握高缠距膛线的工业化精密加工和防止过热变形的枪管钢的冶金配方,就连子弹的仿制也无法突破,制造出的弹壳卡弹率高的惊人,十发里总要卡一两回,而枪内撞针也时不时的断裂,这让灰心丧气的英国陆军不得不放弃好高骛远的打算,选用了同步进行的备用计划,列装国内发明的一款带弹匣的李-梅特福栓式步枪,但在瞄准具、枪托、枪背带、刺刀等细节方面则十足十的抄袭了56半自动。

继中国之后,各国把无烟火药大规模投入应用,于是各国不但勒紧裤腰带大规模上马栓式步枪,还投入大力气研制更强的火炮和机枪,各国陆军走马灯似的不断更新装备,忙的不亦乐乎。

而继德国之后,英国也自行制造出了粉末检波器,这种内装金属屑的玻璃管虽然和真空电子管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却是正正规规的迈向无线电报机的第一步。

但这两国发现无线电报机技术之后,除了造出几台样机,搞了几次煞有其事的远程通讯,在报纸上大吹特吹一番之外,并没有投入生产。

这主要是市场上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甩开他们自行制造的粉末检波器器无线电一万条大街不止,与其生产不靠谱的国货,不如大量储备中国货用于备战。

1881年夏,英国殖民地缅甸爆发了受劳动国际领导的社会主义#解放运动,而华夏人民共和国自说自话的组建了中国和暹罗两国参与的维和部队。当然,暹罗按照当初的解放宪法规定,自己完全没有警察以外的武装力量,而是每年交军费给中国,由中国帮忙进行军事保护。

联合国部队涌进缅甸,一个月内完成了缅甸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组建,在组建伊始,缅甸就加入了联合国,而一切外交和军事都照暹罗例。

此时的英国终于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悍然向中国宣战了。

在此之前,英国已经准备了五年之久,卧薪尝胆,愣是在在印度殖民地养出了二十万之巨的陆军。皇家海军已经大规模改组完成,东印度舰队成了英国本土舰队之外的最大规模舰队,有各型大小战舰139条,编练了多套诸舰协同的


状态提示:第276章 中英大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