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次却一反常态,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甚至都没有征询赵祯的意见。
目标就是抢时间。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京城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与兵士被叫醒。
雨略略小了一些。
郑朗这才吐了一口气。
庞籍忽然叹道:“王德基有渎职之失。”
前段时间,看到黄河水势浩大,中书下达多次命令。让沿河各州县查看河堤,以防出事。没有想到澶州还是出事了,并且出了大事。决的堤口达到快六百步,要命的是后面没有什么山丘隔挡。而多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危害更大。
大约王德基也感觉有失职之罪,所以前面一出事,后面将抵报送到京城。
郑朗摇了摇头道:“醇之,非也,前日晴,我刻意去了黄河堤岸观看。水高于地表数丈。浊浪击岸,涛如奔雷,一顷东去,望之摇曳。根在水患,已经非是人力所及。不但这次,若是不治理,以后黄河决堤之事,还会时有发生。”
实际在这之前。不仅是景佑年间那次决堤,开宝四年,河决澶渊。泛数州,其后又决濮阳,又决阳武。太宗时太平兴国二年,河决孟州温县、郑州荥泽、澶州顿丘,以致中原地区成为一片泽国。八年决滑州,泛数州,东南流又至彭城入淮,使淮河也受到牵连。真宗咸平三年,河决郓州,淹钜野。入淮泗,数州侵迫。其后又有澶州横垅埽之决、王八埽之坏,白浮图村河决、聂家口河决、天台山旁河决,最后一次规模同样很大,漫溢滑州城,水势历澶濮曹郓四州。注入梁山泊,又合清水,激荡入淮,再次肆虐淮河。
天圣年间河又决滑州,六年又决澶州王楚埽,决口三十步。
这些都是能铭载史册的大规模黄河决堤,然远远不及景佑元年那次决堤,,直接开新出的河流横陇河入海,但还不及这次。
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可以从地图上以及决口宽度上分析出一些大约的结果。
郑朗又说道:“圣人出,黄河清。黄河水势不及长江,然而危害却远胜过长江,正是河水浑浊,多夹泥沙,一路沉淀,抬高河床,使水面远远高于耕地所至。想要治理黄河,只有一策可行,自黄河源头起,沿途所有支流与主流一起退耕还林,退山还林,退牧还林,一百年后,黄河水清,便不会再有危害。”
说完后自己摇头。
这是不可能的,不要说黄河有许多河段在吐蕃与西夏境内,就说宋朝。
宋朝面积有可能还不及后来的印度,就这点可怜巴巴的面积,还有三分之一朝廷不能控制,却养活着史上最多的人口,争田争到大海去了,况且河边之地,那都是优良的耕地与牧场,一旦放弃,得解决多少百姓的饭碗?
不但在宋朝不可能,往后那一朝一代都不可能做到这一条。只能说多植树,会减少一些泥沙量,例如当初治理三白渠时,多植树,郑朗甚至在泾水上游许多荒山不惜重金植了一批树林。泾水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不可能起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这些年泥沙量并没有增加。未增加,就已有了效果。但效果太慢了,而且有的百姓自己也不自觉,看到树木长大,开始乱伐,当柴禾烧,禁之不绝。
赵祯忽然问了一句:“为何?”
不服啊。
郑朗讲科学,赵祯不讲科学,他讲老天。
看到郑朗连番命令下达,处理迅速,效率之快,自开国以来未曾有过,他越发感慨万千。例如拖拖拉拉,吵吵闹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臣不可谓不贤也。
自己也算是小心谨慎,不能说是昏君。
可老天还降下这场灾难,为什么?
问得莫明其妙,可四人全知道他问的是什么,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
这肯定与失德无关。
但问题出在哪儿?
郑朗也是无语,此次决堤并没有结束,后面接二连三的还有数次大规模的决堤。黄河水势稍稍平稳,又来了侬智高,以及其他诸蛮反叛。纵观赵祯朝,几乎就没有安生过。
这可以说是史上最好的朝代,皇上仁爱,无几人君及之,人才济济,不但出现许多文学大家,也出现许多治世能臣,但天灾**,使得赵祯朝在史上最终只留下一个灰暗的背影。
难道这就是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