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

郑朗不怎么关心王则,一个神棍,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倒是后世那个民族英雄,稍有些麻烦,也仅是稍有些麻烦,最麻烦的还是梅山蛮与夔州土豪。他做着在枢密院最关健的一步。

裁兵!

但在裁兵的开始,却是增兵。

想给之,先予之,夫子说的话。

来到特务营,问了王勇,西夏那边应当不久就要发生大变。不过河曲之战的推迟,他也不大敢确定。并且心中还喜欢,如果一切继续按照历史走向发展下去,自己做的努力等于没有作用。

因此王嵩呆在西北,没有回来。

王勇迎了出来。

王嵩离开后,特务营训练稍松一松,毕竟王勇没有王嵩那么邪。

郑朗问道:“人选有没有挑好?”

“人挑好了,不知道行不行?”王勇怯怯地答道。他对南方同样不懂,就包括狄青南方一行,派了两个熟悉南方的兵士过来指导。但所熟悉的也仅是熟蛮地区,生蛮地区,即便是朝廷的官兵,同样是生人勿近。

“将他们交给我。”

郑朗说完,将这一百人带走,但没有直接塞到南方,而是让樊家利用各种关系,进入各个商贾店铺里做伙计,学习粗浅的经营,察颜观色本事。最少要琢磨一个多月后,也就是二月开始,才能将他们放出去。然后利用小商贩的名义,潜入到南方各处。

消息很快让赵祯得知,【展翅更新组】他不解地来到枢密院,问:“郑卿。你打算派一百密探进入南方?”

“是啊。”

“是一百人?”

“是。”

“为什么比去西夏的更多?”

“南方地域更广大,不得不如此。”

“但南方……”

郑朗明白赵祯的疑虑。

宋朝国情颇类似后世,越来越偏软,越软野心家便越多,之所以不顾侬智高背景如何。杀的是什么人,甚至将狄青抹黑成走狗,夸张狄青带五十万人灭侬智高,宋朝有这个庞大的后勤能力将五十万人从京城送到岭南去么?实际这就是壮独,看到国家越来越软。觉得有机会可趁,梦想着恢复南天国,刻意颠倒黑白,一些不明真相,喜欢推翻为己任的人推波助澜造成的。对后世的恩怨,郑朗不大管。

他只关注宋朝。

根源是赵匡胤兄弟,他们家是小官宦家庭。看到五代替更,自家是小官宦世家,也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痛恨这种武将把持朝政,为所欲为的状况。包括开边。想要开边,必须驻兵,一驻兵武将就容易专权。

所以赵匡胤对着大渡河一挥金斧,俺不要了,要了朝廷不得利,相反是拖累朝廷。拖累中原百姓,这也是必然的,以宋朝落后的生产条件。即便郑朗现在将湘西、云贵夺下,不是为朝廷得利,而是在替朝廷增加麻烦。第二便是不给武将专兵的机会。

这是核心思想。

那么对这些各部族,宋朝用什么政策来管理?

一是经济,二是册封。

这个经济不是指从他们身上剥削,而且将钱变着法子送给他们。花钱买安。

具体做法便是榷场与茶马,不是全部用茶叶来换马匹。后人常说宋朝少马,不得不从南方换马。这是不懂行人的说法,南马换回来,有什么作用?不耐寒,跑得不快,没有爆发力,马又瘦又小,缺少冲撞力。这样的马能上战场对抗契丹马与西夏马吗?

相反的,因为马贵茶践,朝廷不但付出茶叶,还有绢帛与铜钱,可是戎人得钱,全部悉销为器,而宋朝内部缺因为少钱,闹钱荒,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实际郑朗对这种政策十分反感。

不是马换回来结束了,一路上的护送,以后的饲养,还会浪费更多的钱帛。不如不要这个虚名,直接送一些钱帛与茶叶给他们。反正是买安,何必要虚名,使自己伤害更大?

当然,不是绝对的,从吐蕃人手中换来的高寒地区战马还是管用的,但其他地区的马要之何益?

但郑朗所做的只是略略减少,不敢断绝。史上南宋宋朝一度中断了茶马贸易,黎州青唐羌逼迫威胁宋朝恢复茶马贸易,聚众扰边,以武力强行要求宋朝互市。西夏也是如此,不管胜负,因为宋朝断绝贸易,百姓反抗之,说食无茶,衣帛贵,结果元昊即便战胜,还是求和。宋朝发明的这种茶马贸易,到明清时还被奉为制西蕃以控北虏之上策,实我秦陇三边之长计。

郑朗想了好几年都弄不清楚真正的利害关系。

第二个方法便是直接的赏赐,为什么忧边呢?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如果吃得饱穿得暖,这些蛮子何必要冒险发动战争呢?

其实无论是茶马或是赏赐,都是在花钱买安。

郑朗认为这些蛮子起义都不是正当的起义,便是在于此,朝廷对得起他们,之所以谋反,乃是欲求不满,又看到南方宋朝兵力bo弱,产生的**与野心。

第二个便是册封制度。

不但册封,还给予他们高度自治,任他们在各自地盘上胡作非为。

朝廷也派官员,仅是名义上的代表,实际当家做主的还是各大蛮主与峒主。

至少在侬智高之前,宋朝看到效果。虽然憋闷一点,也花了不少钱,可南方一直相安无事。宋朝也可以将精力抽出来,防御北方与西方。

在这种大背景下,赵祯并不希望南方多事。

那怕郑朗将湘江与潭州说成天上的仙堂,赵祯都不大产生兴趣。

故郑朗立即答道:“陛


状态提示: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