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执中说道:“陛下,臣怕郑朗此行,会激怒契丹。”
还没有出使呢,先拜祭杨业,未免有些不大好。
赵祯摇头,说道:“陈卿,你不懂,郑朗是在向朝廷示意,杨业是榜样,即便是死,他也不会投降契丹人。”
大殿里一片安静。
但赵祯的话几乎都能相信。
自去太平州湖上处理纠纷时起,郑朗就胆大包天,到了西北,更是身临第一线,向我开火。赵祯说完叹息一声。象这样的良臣终是太少了,若是大宋再有十个八个的,何愁宋朝不强大。
再看看境内其他官员,往往几十名盗贼一来,吓得开门投降。不能比啊,一比会吓人一跳。喃喃道:“太宗对杨业恩宠,杨业以死相报,未免太过惨烈……”
他不希望郑朗也发生类似杨业的事。
然后看着北方,这一刻,他有些痴了。
赵祯也猜对了,但郑朗还有一个用意,赵祯没有猜到,郑朗也怕,石介都死了,夏棘还能诬蔑他逃到契丹去。自已去契丹,想脱身,得要很长时间,天知道朝廷这群妖人们说些什么?三人言虎,到时候黑白颠倒,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李陵?
信送走,这才与朔州契丹官员说话。
朔州的知州小心地问:“郑相公,怎么从雁门关出使我朝?”
不对啊,也不合规矩,朝廷派了接待使,但接待使去了幽州。
郑朗答道:“在下对杨业十分敬仰,这次出使北朝,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所以特地绕道代州,过来看一看杨业战死的地方。”
诸契丹官员默默不语。
郑朗徐徐再次返向朔州,两国和平多年,什么仇啊恨的,渐渐化解。况且多是汉族百姓。随着种种小道消息传扬,契丹逼迫寒朝交出郑朗,有可能郑朗会重用,于是郑朗的事迹在契丹境内广为流传。
传得更邪。
能与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相比。
城中的百姓万人空巷,一起挤集来观看。
其实有什么好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要么有什么不同,一身白袍。这也是创造着两国史上的一个特倒。是丁忧期,郑朗辞去所有官职,严守着儒家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