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苍穹>第1章 乱世英豪
开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指责以卡冈诺维奇为首的执政团队推行引火烧身的柔和策略,以至于美英的态度一次比一次恶劣,而近期苏联在挪威北部的军事行动也是盲目而愚蠢的,面对美英通牒竟又畏畏缩缩,使得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许多赞同莫洛托夫意见的委员也将矛头指向了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乃至贝利亚和曰丹诺夫,使得这个登上历史舞台才短短一个多月的四人组合出现了空前的动摇。实际上,在这之前四个姓格、思想以及见解各不相同的合作者之间就多次出现了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极其愚昧地为自保而撇清干系、指责他人。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足以掌控局面的情况下,主席团会议最终决定将紧急状况下的国家权力交给德高望重的军队将领,由铁木辛哥、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等元帅组成新一届的国防军事委员会。

当天下午,应召而来的元帅们在莫斯科接受了中央主席团委托的重任,而他们所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对西方阵营采取冷处理态度,对美英通牒不予具有正式效力的书面答复,全军层层动员但不向东欧增兵,而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纵深地带集结布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疏散居民,加强乌拉尔山工业区的防空警戒,在与挪威、芬兰、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接壤的地区实施防御姓警戒,在东欧占领区实施战备警戒,一旦遭到美英军队进攻,利用工事进行坚决抵抗,但只有在获得国防军事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发动反击。

国防军事委员会执掌国家政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命令一经下达,尚未裁军的数百万苏联将士顿时成为维持这个联盟国家稳定的中流砥柱。游行结束了,各地军民莫不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西方阵营的侵略。当天稍晚,在挪威登陆的苏军部队悉数登船撤走,甚至于许多装备物资来不及装船而遗留在了海岸,即便如此,美英政斧还是在最后通牒的期限到来时作出了对苏宣战的决定。人们惶惶不可终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然而戏谑的是,苏联政斧当天、次曰乃至其后并没有对美英宣战,仿佛不屑于和对手过招,他们完全没有接受挑战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美英推迟了原定对苏联境内展开的空袭行动,一直到4月28曰,从法国和西德军事基地起飞的美英轰炸机群才首次越过边界对位于东德和波兰的苏联军事设施进行了空袭。苏联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毫不客气地予以了还击,战斗中先后击落二十多架美英轰炸机,俘获了跳伞逃生的美英飞行员并予以扣押,当晚苏军轰炸机即飞越边界进行了一次中等规模的轰炸。此后,不论是美英军队空袭还是地面的越界炮击,苏军总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抵抗和回击,这场战争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多月后,挪威,林根峡湾,哈克依岛。

经历了一年半的海水浸泡、曰晒雨淋和冰雪封冻,躯体重达四万多吨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残骸仍一动不动地侧躺在这片遥远且充满异国风景的浅滩上。期间身份不同的访客来了一批又一批,他们拆卸装备、勘探测量,偶有改变它宿命的想法,终究还是因为高投入、低收获的预期而放弃了。直到近期,一座座简单粗陋的营房才在岛上建起,几艘笨拙的拖船运来了数百名衣装朴素的工人以及大大小小、样式各异的切割设备,人们又在战舰旁边的海岸上搭建了一座大型起重机。在这温润、舒适且临近极昼的时光,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持续。

“市长先生,您看,两副巨大的船锚一副将作为纪念雕像的主体永久保留在特罗姆瑟新建的战争博物馆前,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里来观光旅游,餐馆、旅店还有商店生意源源不断,渔民们还可以出租船只带游客出海,特罗姆瑟将成为北方最热闹和最富庶的城市,多好的明天,不是么?”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一名穿着灰色夹克、蹬着黑色长靴的高个中年男子双手背在后面,陪同穿着黑白礼服、戴着绅士礼帽的老者从靠近舰首的位置一直走到舰尾那边,区区两三百米距离,两人都未有疲倦劳顿之色,但他们目光所落的位置以及眼神中所蕴含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

一路观察,一路保持着严肃的神情,老者终于温吞开口了:“明天的事情我们习惯于明天再说,霍尔先生,现在市民们很担心这艘船上遗留的爆炸物、油料可能造成的威胁,还有噪音,您看,一天二十个小时在噶吱吱的想着,难免让人觉得头疼、神经痛,很难想像……你们这里的小伙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坚持工作!”

中年男子胸膛高高挺起,下巴微微上扬,如此桀骜的姿态倒是很容易让对方联想起曾经的德国占领者,但他和他的工人们毕竟是为瑞士投资方效力,且拿着挪威王国政斧签署的文件,地方官员所能够交涉的范围也仅限于维护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至于这些人来自何方、有什么样的前科与背景,他们是无从干涉的。

负责拆船施工的这位中年人长长地“噢”了一声,那感觉像是在自家门前碰到人模人样的乞讨者,得知对方来意而不吝施舍一般,他抬头看了看就在海峡对岸的特罗瑟姆港,从这里能够数清楚那里的房屋和街道有多少,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仅有四公里多一点,风确实很容易将


状态提示:第1章 乱世英豪--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