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克洛泽自己很清楚,杨诚让他上场,就是希望用一个上半场就结束战斗!
所谓的奇兵。在主教练的眼睛里又分为好多种。
有人说,奇兵就是要在下半场,对方体能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上去。利用体能优势冲一冲,但说这些话的人是不是有考虑过,对方体能消耗得差不多,己方的体能不也一样?
那么作为奇兵的话,需要周围队友的支持,那这名奇兵到底是首发,趁着大家体能都比较好的时候上比较有效果?还是下半场替补,等到大家体能都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上有效果?
这得看,如果是团队战术型的奇兵。那上半场首发的时候上,效果会更加明显一点,但如果是那种个人能力出色。能够一个人打破一个区域。在特定情况下发挥作用的角色型奇兵,那下半场会更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克洛泽年纪那么大了。又是重伤初愈,状态也恢复得不是很理想,这种球员肯定是在战术层面上发挥作用,所以杨诚让他首发,利用开场的优势,直接压制巴西。
这也在开场之后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德国队从一开始就控制了中场,失去了卡卡的巴西队在进攻上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环,开场后主要还是防守反击。
一攻一防,两支球队在比赛开始后就打得很胶着,场面上德国队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却始终无法制造有效的绝对杀机,攻破巴西队的球门,但是这支球队却完全控制了比赛。
这也是德国队的一个典型的特点,纵观巴西世界杯,德国队是唯一一支能够完全控制每一场比赛的球队,这一点哪怕是西班牙都不行,因为控制住球可不代表控制住比赛。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看好德国队!
对于足球比赛来说,控制住比赛也就等于胜利!
但是杨诚却很清楚淘汰赛,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估在内,甚至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而对于球队的进攻,杨诚更是制定出了两三种不同的针对巴西防线漏洞的套路,就等着在比赛中,球员们根据比赛的局势而做出决定。
别人或许并不清楚,但是厄齐尔自己却非常了解,比赛进行到现在,过去了26分钟,德国队有效的攻入巴西32米区域的次数是5次,其中有4次都是来自他的脚下,2次找托马斯?穆勒,2次找克洛泽,效果都很不明显。
波多尔斯基在右路更多的是牵制马塞洛,这名巴西左后卫的实力杨诚比谁都清楚,所以他这一场比赛继续选择重用防守能力更强的波多尔斯基来牵制这名巴西队的左后卫。
厄齐尔心里有数,德国队的进攻看起来没有威胁,可实际上却是在不停的尝试。
比赛中进球是没有办法计算的,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却可以通过不停的尝试来获得,你尝试了,就有机会,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机会。
厄齐尔的尝试是传球,别小看这一点,因为托马斯?穆勒和克洛泽都在对方的严密包围盯防之下,他们也在积极的寻找着漏洞,也在积极的针对巴西队的防线拉扯制造机会,但并不代表说,一旦他们找到机会,就能够制造威胁,因为他们需要来自厄齐尔的传球。
在他们找到机会和漏洞的时候,在最恰当的时机把球以最恰当的速度,传到最恰当的地方,这对于一名助攻手来说,绝对是巨大的考验,而且巴西的三后腰对厄齐尔的防守也看守得非常的严密,这就使得厄齐尔在拉到空位上拿球再到传球,整个过程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他去慢慢思量和调整。
在这种高强度的压迫下,厄齐尔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要做到最精细,而他的传球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队友的下一个动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球队这一次进攻的质量。
有的时候,尝试就是一种磨合,一种适应。
厄齐尔和托马斯?穆勒、克洛泽都在巴西队中后场的严密包围之下,他们在不停的尝试着来回传接球,适应着巴西队的防守的速度、压迫程度、贴身防守等等,他们就好象是一架在磨合中的进球机器。出现一丁点的偏差都足以导致进球无法产生。但是只要磨合到位了……
…………
…………
当巴西队发起了一次反击,球一进入德国队的中后场,立即被斯文?本德稳稳将球断下来。缺乏卡卡,巴西的球路推进就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至少在当下的巴西队里。没有人能够取代卡卡的作用。
斯文?本德几乎很少去尝试10米以上的传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耐,而且他也知道,一名后腰传球被断后所打出的反击绝对是致命的,所以他断球后最先考虑的不是反击,而是如何确保球稳稳的传到队友的脚下。
这是他的优点,但也算得上是他的瓶颈,限制了他只能当一个合格的后腰!
球从斯文?本德的脚下来到了胡梅尔斯的脚下,后者一脚斜传。给到了中圈附近的波多尔斯基的脚下,后者带球进入了巴西队的后场,德国队的施魏因施泰格则是在快速的压上。为厄齐尔分摊防守压力。
波多尔斯基给到了中路。交给了斯文?本德,后者转交给了施魏因施泰格。球落到了中路偏左的区域,但已经抵达了巴西队的32米区域外围。
托马斯?穆勒在观察,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