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唯一战胜国>第390章 :迅猛的民生发展
华帝国真正建立了一次快速的发展,这是一次以政府出资带动的发展模式。

五年之间,使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债务高筑。

随着民间资本出现投资热潮,中华帝国在1925年算是撑过去了,1925年,中华帝国的税收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年500亿亚元。

为了还掉到期的债务,中华帝国的财政预算模式发生了改变。

往年中华帝,国是将一年的收入放在明年来使用,而在1925年,为了还掉债务,将1924年的财政收入全部都用来还款。而1925年的预算,则将用1925年的财政收入。

就算是这样,中华帝国的财政依旧十分健康,没有任何的赤字,但宽裕却是说不上了。

帝国为了还款,在建设项目上都减少了很多,不过在必须建设的工程方面还是一个都不少。

那些具备营利性的工程,全部都交给民间资本去建设。

由于大批的工程建设,以及繁荣起来的内需支撑,加上帝国增加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使得帝国的财政收入猛增到了500亿亚元。

如此高的税收,相比欠银行和国民的钱来说还是很少,不过这些欠下的钱并非是一口气就要全部还掉。

而且帝国财政有华东集团的支撑,日子还算过得不错的。

不过华东集团的日子过得却不是那么好,最少对夏钧来说是如此,华东集团年年抽调大量资金给政府使用,使得很多方面前必须要夏钧动用兑换平台来支撑。

不过华东集团盈利不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很多领域都是垄断经营,平均利润达到了35%

华东集团的生产又占据了60的国民经济总量,又有大量产品出口,这使得华东集团的盈利年年都被政府税收还要高。

此时帝国政府基本上过了需要靠自己出资建设的阶段,因此华东集团对帝国的财政支援开始减少到正常数额。

1925年,华东集团的盈利也大大增加,资产增长达到了近千亿亚元。上缴帝国财政部的金额为200亿亚元。自身保留了大部分金额作为发展所需,夏钧那边的压力则大大减轻。

就算是200亿亚元,如果平均分给每个国民,一个人能拿到40元,足够为帝国分担医疗和教育上的支出了。

帝国连年在教育和医疗的基础建设都是十分慷慨的,统一之后已经建设了七年了,全国各地的医疗设施和教育设施都很完备了,在这方面的支出已经不用再投入那么多资金了。

而且教育部的资产发展速度不错。教育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力更

在1925年,帝国在透支消费上的发展模式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那就是中国的国民大多都有储蓄的习惯,也就是将钱放在银行里不去消费。

因为目前帝国绝大部,分国民都还没有汽车,同时还有一批国民没有新房子,因此内部消费还能上得去。

但问题是,以后上不去怎么办?

帝国一群经济学家分析道:“按照理论上来说,目前帝国国民没有教育、医疗上的负担,应该是能够放手去消费才对。”

确实理论上是这样的,以帝国当前的福利程度,国民在消费上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为此,针对这些储户为什么不把钱拿出来消费的问题,帝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

分析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结果归结于储蓄利率的问题。

虽然帝国曾下调过一次储蓄利率。但问题是这个时代的储蓄利率依旧较高,储户存个十块钱进去,明年就会变成十一块钱。

特别是一些中产阶级,他们手上有一定的钱,存入银行,每个月的利率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足够过上很富足的生活了。

这些人,就是靠吃利息过日子。

这若是在以前,帝国来牵头搞建设,那确实是符合政策需求的,但现在却已经不符合政策需求了。

帝国要让这些中产阶级去投资什么的,首先就必须降低利率。

利率降低了,储户就会考虑把钱放在银行划不划算。一旦不划算,他们也就会把钱抽出银行前去投资。

知道了这一现象后,帝国并未立即下调储蓄利率,目前的投资金额已经够大了,不需要进行刺激。

等投资金额下降了,再下调利率以刺激储户投资。

中华帝国的调控能力是很强大的。因为目的性明确,计划也比较周全·所以调控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错。

1925年,中华帝国那些没有新房子的国民大多都到银行去申请了房贷。中华帝国的房贷产发展迅猛。

由于房地产的发展,使得政府减少的工程建设方面所带来的空缺被填补上,建筑材料制造业只出现了微小的波动。由于投资热潮的出现,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一片繁荣,而国民申请房贷之后,个个都很快住进新房,或者即将要住入新房。

帝国国民人人都有新房子住,都能过上十分舒适的居住环境。

1925年全年下来中华帝国有大量的住房开工建设,同时有许多国民购买了家庭汽车,特别是对于那些收入不错的工薪阶层,以前开小汽车的都是那些资本商人,小汽车还属于奢侈品行列,而如今小汽车却开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的普通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整个中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11年辛亥**之时,整个国家一片贫穷,而到了1925年国民即将都能住进舒适的房子里了,而且都开始有了


状态提示:第390章 :迅猛的民生发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