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231节 刘备这个蛋子

第231节刘备这个蛋子

人的大脑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组织,它类似电脑硬盘一般拥有记忆(存储)功能,但是,又并非电脑硬盘或是存储或是删除那样简单。很多时候,大脑会采用模糊记忆的办法尽量少地占用记忆空间。这些模糊记忆平时很难调用出来,不过,一旦遭遇某些相关事物,模糊记忆就会立即由此触发。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很多时候我们对所做过的梦并不真切地记得,甚至根本想不起来做过什么梦。但是,当梦中的场景再次于梦中出现的时候,我们突然会觉得异常熟悉,这就是模糊记忆被触发的结果。

吴凡此时就是这种情况。

一听说刘备军举红旗、青旗分兵两路,吴凡登时就想起来这是诸葛亮火烧新野时所预设的疑兵,大摇大摆地从曹军面前走过,令曹军心疑不敢妄动。实际上,诸葛亮完全不必搞这两支疑兵,他完全可以直接让这两队人马去适当地点埋伏;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在嘲nong曹军被他玩得团团转,体现出他在智商上的优越xing。

吴凡现在正在气头上,想起这些更是令吴凡怒从心起,将书信掷于地,喝道:

“此乃诸葛亮疑兵之计,尔等无需顾虑,只管杀过去将之彻底剿灭!”

传令兵应了一声,拨转马头刚要离开,吴凡又道了一声“且慢!”,转令兵连忙止住战马,回头来看吴凡,就见吴凡眉头微微一皱,若有所思。

吴凡的xing格为冷静,这使他即使在眼下的气头上,也能做到虑事周详。此时吴凡所想到的,就是自己一旦下令将这两队疑兵剿灭,虽然可以让诸葛亮迎头吃上一憋,却是极有可能令其在惊诧之下改变既定布署。

那样一来变数可就多了,自己也就完全处于被动地步。虽然以自己近五十万大军肯定能够拿下新野,但在这个肯定的结果上还是少付出一些伤亡的好,甚至,如果能将计就计再重创刘备和诸葛亮,那就更完美了。

仔细回想了一下仍然模糊的记忆,吴凡隐约记得这个时候,似乎诸葛亮和刘备应该处在鹊尾坡某高坡处,正在一边谈笑一边静侯佳音。

罗贯中为了突显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故意把诸葛亮总是写得像个得道仙人一样,总是一副飘逸洒脱之态。当然了,这是在喜欢诸葛亮的人眼里如此认为。在此时的吴凡眼里,只觉得诸葛亮十分装b,一个迟早遭雷劈的货se!

你不是正在谈笑风生静侯佳音吗?老子就专拆你台,吐你一脸口水再扬一脸灰,看你还如何飘得起来!

想到这里,吴凡对传令兵道:

“传令下去,令坤元(李湛,字坤元)在这两路疑兵面前故意做出中计的样子,踌躇而行。当这两路疑兵完全消失后,再继续向新野城进军。”

随后,吴凡命人把吕玲绮找来,二人各率领五千士兵——吴凡率领五千青州斗士,吕玲绮率领五千元戎弩兵——离开大部队绕过先锋军,往鹊尾坡而去。临走的时候,吴凡让二哥华雄暂时统率大部队继续按既定路线前进。

吴凡和吕玲绮率领这一万人来到鹊尾坡的目的,自然是教训正在静侯捷音的刘备和诸葛亮,如果能把这二人直接整死自然更好。之所以只带一万人,是为了不至于把刘备和诸葛亮吓跑。

鹊尾坡和博望坡一样都是荒草和芦苇遍地,地势比博望坡还要平坦一些,地势较高处只有一座土山,位于通往新野城官道的东侧约三里处。

吴凡与吕玲绮夫妻二人直接就率兵向着这道土山而来。

土山上长有大量的荒草树木,离得近了,能够看清山顶上有一处空地,遍cha旌旗,间有伞盖两把,刘备和诸葛亮正在对坐饮酒,谈笑风生,一副成竹在xiong的样子,好不快活。

刘备和诸葛亮这时也看到了已经率兵来到山脚下的吴凡。刘备显得有些慌luan,端着酒杯虽然仍旧面对着诸葛亮,眼睛却是不时瞄向山下的吴凡,酒杯里的酒迟迟没有饮下,已是没有了饮酒的心情。

坐在xiao车里的诸葛亮扭头看了看吴凡后,却是愈加大声地说笑,轻摇羽扇,根本没把吴凡放在眼里。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把羽扇一挥,shi立在一旁的兵士们立即吹奏起乐器,大吹大擂,嘲nong意味十足。

吴凡眼见这一幕,刚刚平复下去一些的火气又窜了起来。就连吕玲绮都是看不下去了,柳眉倒竖,杏目圆瞪,只等相公一声令下,就即刻引兵杀上山去。

不过,吴凡却是没有立即下令攻山,而是在回想《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情节。

按照《三国演义》所述,许诸曾经发现刘备和诸葛亮就在这座土山上饮酒,大吹大擂,许诸大怒,引军寻路上山,山上却是滚木擂石齐下,令曹军无法前进。同时后山又喊杀声大起,令许诸又yu寻路去后山厮杀,就在这寻路的过程中损兵折将。而后天se已晚,不得不放弃攻山的计划,转而进入新野城。

回想了一下,吴凡心中了然。看向仍然在山顶上谈笑风生的诸葛亮,吴凡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转而对吕玲绮道:

“玲绮,命令你的部队架起井阑,对山坡密林处散she火箭。”

吕玲绮领命,立即命令身后一万元戎弩兵架起井阑。

同一时间,不时瞄向山下的刘备发现曹军正在组装井阑,当即对仍在说笑的诸葛亮惊道:

“先生快看,曹军有动作了!”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惊慌,却是无所谓地摇


状态提示:第231节 刘备这个蛋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