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黄叶忽然瞧见了艾斯比描述的山洞。
山洞的入口十分狭窄,直径还不到三十个厘米,被艾斯比用石头塞住了。几乎连蚂蚁都爬不进去。
黄叶将外面的石头挪开,发现里面还有石头!
好不容易将石头全部清理掉,又将洞口用宝剑开大了一些,他才勉强爬进去。
里面的空间倒是不小。走了二十步才到洞底。
黄叶将手伸进洞底的石头缝隙里,拨开外面的碎石,从里面找出一个金灿灿的戒指。
他将戒指收起来,然后在洞里四处查看,结果并未发现别的宝物。
于是他出了山洞。御剑飞行,不一会儿就回到余杭西湖畔的家里。
卓依姊妹赶紧现身,陪三个小妹妹叙话去了。
黄叶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关了房门,开始研究新得的戒指。
他用意念将戒指放大,然后走进了里面去。
戒指内部别有天地,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平原,然后是舒缓的丘陵,长满了青翠欲滴的竹子,竹林的后面是圆形的白色宫殿。
黄叶匆匆来到宫殿前。推门进去,发现正中是一个大厅,四周一圈的房间。
厅内装饰着好几棵“铜神树”,发出耀眼的光线,将宫殿照得富丽堂皇。
除此之外,大厅的一角有个壁炉,壁炉上方有些装饰品,正中是一个绿玉瓶子,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历经三千年而不衰。
被封闭的艾斯比闻到香气,忍不住叫道:“龙涎香!啊……黄先生,您已经找到戒指了?我闻到龙涎香的气味了!”
黄叶淡淡的道:“不错!你说说看,戒指里有什么好东西?你说的修真人的大秘密究竟是什么?”
“黄先生。这些房间里堆着的都是我收集多年的宝贝,每一件都有难以言喻的价值。左边这两个房间出自东方修真界,是我从玄帝灵宫偷来的精品。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套《神仙方略全书》,总共有八百多卷,几乎囊括了所有修真人的心得体会。”
黄叶闻言有些兴奋:“是吗?我进去瞧瞧。”
推开左手第一个房间,入目是数不清的古书。尤其是靠墙的书架上。竟然是整排的金箔书籍!
黄叶抽出最上面的第一本,只见封皮上写着:“神仙方略全书卷一,姬昌序。”
翻开封皮,里面的内容都是文言文。
黄叶带着“翻译眼镜”,能将文言文自动翻译成现代汉语,甚至能引用后人的诗词作为注解。
文王在书里写道:“生与死,存与灭,是两种互相对待的现象,等于一根棒的两端,也如早晨与夜晚。如果站在日薄西山、黄昏衰草的一方,看到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情景,一切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实在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悲感。然而,站在晨起的东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一面,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源头,永远会有明天,永远有无尽的未来,实在给人无比的生气,无穷的远景。
中国文化《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是从生的一端,观看宇宙万有和人生,因此而建立‘生生不已之谓易’的观念。
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道家与儒家,便从这个生命无穷的哲学基础上出发,认为人本生命的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功能,可以弥补天地物理的缺憾。于是,便确立人生的目的与价值,是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功能。
换言之,人这种生物,有无穷的潜能,如果自己把它发掘出来,就可以弥补天地万有的缺憾。道家的学术思想,基于这种观念而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本来便可与‘天地同体,日月同寿’,而且还可以控制天地,操纵物理。
可是为什么普通人不能发挥这种潜能呢?
由于普通人不能认识生命的根源,被外物所蒙蔽,被七情六欲所扰乱,随时随地制造麻烦,自己减灭寿命。由于不知道延续补充的原理,只知道减少的消耗,不知道增加的妙用,因而日渐衰落,走向死亡的一端。
要想长生久视,成为传说中的神仙,必须经过艰苦的修炼。修炼的方法主要是 ‘养神’、‘服气’、‘饵药’和‘祭祀’。
在这四种修仙方法中。第一条就是‘养神’。那么什么是‘神’呢?
‘神无方,而易无休。’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黄帝内经》里说:‘神乎神,不耳闻。目明,心开,为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见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家思想所说的神,并不是宗教性质的神,也不是简单的唯物主义,它是神能驭物,暗含着生命根源心物一元的思想。
以上是关于神的理念,那么怎样才能‘养神’呢?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能把心神宁谧,静到如山谷的空旷虚无,便可体会到‘空谷传音,虚堂习听’、‘绵绵若存’的境界了。
换句话说,如果养神入静到了一定地步。就能听见天地的召唤,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神仙修炼的第二种方法是‘服气’。就是呼吸吐纳,‘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吞吐呼吸,熊经鹤伸,天天在吐故纳新而炼气。‘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