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唐之逍遥王>280.第280章 追根究底

秦王李世民见众人情真意切的劝慰自己,他无奈地叹息一声:“诸位可有良策应付当前的局面?如今的局势已然分明,本王的实力最雄厚,朝中各个大小官员有一半以上都是从本王的文学馆出来,皆是本王的门下。”

“但是父皇及母后的态度依然难以明朗,本王揪心不已。父皇及母后最疼爱的乃是逍遥,大哥又是嫡长子,本王的实力最强大,使得父皇及母后焦头烂额。毕竟,我们几人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本王也不愿意看到手足相残的局面,不然以后历史之中,本王定然留下千古骂名。”

“朝中大臣纷纷聚拢在本王的门下,这一场仗,本王不能输。输的话,一切都白费了;胜利的话,本王便可登基为帝,执掌千万子民。再说,此仗胜利诸位也会跟随着本王鱼跃龙门,一步登天;输了,则身首异处,本王知道眼前的局势使得我无法真正的大开手脚,前面有大哥,后有逍遥,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本王,就连父皇、母后都看着本王,四面楚歌啊!”

众人一阵沉默,他们都知道秦王李世民看似实力强大,却危机四伏。若是秦王府中任何一人出事的话,牵扯进来的就是秦王李世民本人,到时候面对着是太子及其党羽的攻击。至于唐高祖李渊,他不仅不会有任何的帮忙,反而还会落井下石,借此机会收回秦王李世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到时候唐高祖李渊就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任命他心目中的皇子为新君。

如今的唐高祖李渊实属无奈,迫不得已,他只能坐山观虎斗,只要不伤及唐高祖李渊的底线。随便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去争夺;唐高祖李渊也是马背上打下江山,在他看来只有竞争才能真正的决出最适合皇位之人,然而,在他的心目中唯有李逍遥一人能够坐上皇位,奈何,李逍遥不愿意走上台面,与李建成、李世民翻脸。

白居易的《后宫词》中写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既然身在帝王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要夺得皇位,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实属正常。唐高祖李渊也深深地理解这个道理,只不过有时候他也想改变这个局势,有心而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秦王李世民的实力深深地影响到了他这个当今皇上,若是在任由他发展下去,必定是秦王李世民登基为帝,到时候太子李建成必定成为败者,那他李渊也不得不退位让贤。

唐高祖李渊正值壮年之际,根本就不愿意从位高权重的皇位之下下来。因此,唐高祖李渊需要李逍遥出面协调,用李逍遥的名声改变眼前的局势,真正的镇压住势力强大的秦王李世民。只不过,李逍遥就是不愿意出面。李渊在这个皇位上如坐针毡,总感觉自己的皇位不保,心中没有足够的底气。于是,他只能坐山观虎斗,暗中扶持太子李建成,而且李渊也知道太子李建成并非表面上懦弱无能,也是迫于形势,逼不得已为之,只要秦王李世民有任何差错,他就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将秦王李世民手中的权力收回一部分。因此,秦王府的人都小心翼翼,担心出现差错,被人抓住把柄一切的准备就功亏一篑了。

众人沉默许久后,侯君集恭声道:“秦王,末将看来我们秦王府的敌人应该是太子及其党羽,而非逍遥王!”

秦王李世民诧异地瞥了一眼侯君集,淡然地问道:“侯将军为何如此一说?”

侯君集见李世民平淡的看着自己,眼神中有些不悦,他急忙解释道:“末将跟随着逍遥王有些时日,论军事才能,当世无敌,就算是武艺,逍遥王也是举世无双。纵然是卫王与之相比,都要逊色几分。当年,末将亲眼目睹了逍遥王将杀气腾腾的卫王制服,而且裴元庆战死的时候,逍遥王亲自下了屠杀令。”

“众人看着逍遥王将敌军一个一个的剿灭,最后还是卫王、李靖、秦琼等人全部一起发动攻击,在逍遥王没有防备的情况将其制服。如果是单单一个人的话,根本就无人能够阻挡得了逍遥王的步伐。而且,逍遥王不可一世,待人有谦虚有礼,与将士同甘共苦,使得唐军将士对逍遥王死心塌地,就算是末将与之相比仍然相差甚多,只要有逍遥王在,末将的军令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执行力。”

“但是,末将跟随在逍遥王身边也有时日。以末将之见,目前来说,秦王府还是不要主动招惹逍遥王府的人。既然逍遥王无心政务,对太子之位视若无睹,我们何不与他打好关系方是上上之策。若真的惹恼了逍遥的话,后果不是我们秦王府能够承受得了,就算是皇上到时候也会站在逍遥王的身边,那我们就会前功尽弃了。”

秦王李世民闻之,沉默不语。他回想起当年李逍遥学成归来后,武艺就算是李玄霸都不是敌手,俨然成为真正的第一高手。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宇文成都的死与李逍遥有关,不过李世民相信绝对是李逍遥出手,不然无人能够一掌劈死宇文成都。

李世民才知道侯君集不是再念及旧主,而是真心实意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他沉声道:“侯将军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侯君集见李世民打消了对自己的怀疑,他低声说道:“逍遥王最在乎的有两件事,一是逍遥王妃及其长子,二是跟随在他身边打天下的将领。若是任何人敢招惹到逍遥王的忌讳,


状态提示:280.第280章 追根究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