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相比,日军的战术手段要灵活得多,也较为先进。如日军进攻时,常在正面用锥形突击,而从侧冀进行包抄;除以正规部队作战外,还利用“顺民”作向导,配备伪军及便衣队、骑兵钻隙迂回,扰乱**侧后,牵制**的调动,使**的纵深配备失去效用,并威胁**的后方各级指挥机关;注重步、骑、炮、空的协同作战,在进攻时,先行炮击,继以飞机轰炸,待守军阵地基本被摧毁后,再以步、骑兵突进;撤退时,各种非作战单位及步兵先行,以骑兵殿后,以飞机在空中掩护,从而使得**在追击时不敢太靠进日军,撤退的日军则趁机溜之大吉;常利用黄昏、拂晓或飞机轰炸之际,先以大刀队潜至**守军阵地附近,以机枪在后掩护,并就地呐喊,分散守军注意力,而其白刃部队,则乘机冲入守军阵地;偷袭强攻时,初则一点突破,继则到处钻隙,寻找守军弱点加以利用,终则几面合围;擅长山地战,虽对湘鄂赣交界一带的山地地形不熟悉,但作战中却常能避实就虚,攻击得法;惯用欺骗手段,常声东击西,迷惑**等等。
不过,就整体情况而言,日军在战术上却有一个其无法克服的弊端。日军在作战时,基本上是分散使用兵力,以大队为战术单位。进攻时,几个甚至1个大队便可对某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合击。这样一来,其作战线必然板结不牢,薄弱点比比皆是。而处于内线的**,随时都可跳到外线去,任其作战计划再周详,也终难免兜空,从而就造成一种包围多歼灭少,击溃多俘获少的现象。防守时,日军通常以1个大队防守数处据点,往往容易被**分割包围。若非**的战斗力弱及协同不佳等失误,只怕小股日军没有多少能逃脱被全歼的命运。日军战术上的这种弱点,是由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日本以少兵临大国,战争的基本特点是:战场幅员辽阔,日军兵力单薄;同时,日军对其战斗力也颇为自负,1个大队便敢进攻**1个师甚至更多的兵力,由此也就注定了其战术上的上述弱点。对此,日军也常常感到苦恼。如其在1939年8月制定的《江南作战指导大纲》栏外有如下记述:“秘密:……(二)最近敌军逃跑很快,因此对战术和准备的保密有很大的重要性;(三)一般敌情乃所谓从对峙状态到起攻势,须在最短时间内一举突破敌第一线,进入预定目标。此点第一线各兵团在编制、装备、战术上都须特别注意……”日军指挥机关虽绞尽脑汁,但终无法克服其自身的上述弱点。当然,就某次具体的战斗而言,日军也有集中相对优势兵力的时候,但从全局来看,日军大多数作战都是以少击众。
对于日军战术上的这种弱点,第9战区指挥机关似乎有所认识,并加以利用,但只是从消极方面利用——逃跑。而若能从积极方面利用,拈手便可抓到战机。如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上村支队4个大队孤军深入,当其于9月23日在营田登陆时,日军主力还在新墙河一线。直到27日,上村支队才与其主力取得联系。在这第9战区的指挥机关如能集中兵力围攻该支队,完全有机会解除第1第9战区一接到营田失守的消息后,马上令第15集团军后撤。这样的例子在长沙会战中举不胜举。
对于**指挥和决策上的这些弊病,刘建业作为后来人又在这个时空里作为**的高级军官,参与了多次大战,自然是洞若观火。可是,他对此也很无奈,自己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长,在**里像他这样级别的军官数不胜数。再说,总体上都是这样的一种气氛,自己就算是在怎么能征惯战,又怎能包办一切呢?因此,大多数时候,刘建业对此都是沉默不语。多说无益,相反还会得罪人,何必说呢?
可是,这一次,刘建业实在是不想放弃放在眼前的这一次好机会。如果自己的部队能够以积极的行动,插到日军的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那么就有机会给友军创造出聚歼敌军主力部队的大好时机,顺带着可以洗雪一下南京大屠杀的仇恨。
可是在这个时候,自己如果说出来内心的想法,合适吗?
内心感到矛盾的刘建业只能沉默不语。
还是杨参谋长现了刘建业的沉默有一些异样。
“诸位先静一静,我们还是先听听军座的想法。”杨参谋长说道。
“各位,我也很想让大家休息一下,这几天大家都实在是太累了。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是,我还是想要提出我的想法。”刘建业看了一眼自己的部下,缓缓地说道。
“军座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段师长及时地站了出来,为刘建业撑起场面。
“我的想法就是全军出动,直插日军的后方,切断他们的后路,然后配合友军聚歼敌人第三师团和第六师团。”
刘建业的话一说出来就把全场的人全都吓住了。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疯狂了。全歼两个日军主力师团?就算是**实力最强的淞沪抗战时候,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现在**部队的战斗力相比淞沪抗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下降了不少,刘建业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想法,实在不能说是疯狂。
“军座,这样的设想可行吗?”高副参谋长问道。
“现在的日军已经是疲惫之师,惊弓之鸟,如果我们表现的强硬一些,他们是不敢和我们硬碰硬的,再说,他们不是弹药粮秣的供给都没有了吗?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趁着他们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