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的这一天,黎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坐着林叔林婶的车来到了墓园。
他的手上捧着一束花,不是清明也不是过年过节,在这个时候很难买到专门给献给逝者的白菊,黎远找了不少花店才买到这么一束。
从他出生开始,每一年他都会来到这个墓园,小时候,是被姐姐牵着手跟在父亲的后面,在清明节这一天来为“小叔”扫墓。后来他长大了,父亲却去世了,扫墓的次数变成了一年两次,一次清明,而另一次则是父亲的祭日。那段时间里,总是林哥陪着他们姐弟俩来的,虽然失去至亲的打击让黎远沉痛万分,但有他们的陪伴,来陵墓的这条路也不是那么难走。
再后来,黎家只剩下他一个人。五年里,他风雨无阻地来到这里,为他们灰白色的陵墓清理灰尘,送上白菊。
他却从不知道,被他呼唤了二十三年的“小叔”竟是他的生母。
所以父亲从不选择在母亲的祭日来扫墓,因为那也是他的生日。
照片中的双亲看上去年纪相差不少,宁鹤的照片是他风华正茂时的样子,而黎巍然则因为过于思念爱人而两鬓早染风霜,任谁看到这样的照片都不会猜出他们曾经是多么恩爱的一对。
黎远还记得父亲在日记中对母亲的痴爱癫狂,那种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抛弃的爱恋却被残忍的上天硬生生切断,世上最让人唏嘘的,不是爱而不得,而是得后痛失。
也许死亡对父亲来说是一种解脱,他终于可以卸下抚养儿女的重担,去另一个世界寻找他灵魂的另一半。
黎远把白菊放在灵台上,然后跪下给双亲磕个三个响头。
“爸、妈,我来看你们了……”
妈,请您原谅我,叫了您二十三年的小叔……
也请您原谅我,夺走了您的生命……
再次抬起头时,已泪湿满眶,盛载不下的液体一滴滴地落到了青灰色的墓石上,绽放开了一朵朵深色的泪花。
相见却不相识,这一声“妈妈”在他心里埋藏多年,如今终于能够说出口。
看到这一幕,身后的林母也忍不住掉下泪来。见证了黎巍然和宁鹤的相爱,却不能看他们白头到老,眼前突然浮现出了宁鹤走时的样子,当时黎巍然悲痛绝望的哀嚎言犹在耳,让人只要一回想起来就不住落泪。
黎雪虽然荒唐,但对黎远这个孩子,林家两口子是打从心眼里疼的。一是因为他和已故的宁鹤十分肖似,看到他的笑脸,总让人有一种对方还在世的错觉。二来是因为黎巍然太过偏心,哪怕他把对黎雪三分之一的父爱放在黎远身上,这孩子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患得患失,总是渴望得到什么却更害怕失去。
黎远把头再次磕下,这一次,他的头没有再抬起来,而是伏在地上,任汹涌的泪水沾湿了地面。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倾诉,二十三岁的他还来不及好好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被接二连三的打击压得直不起腰来。
林婶说万般皆是命,宁鹤的早逝是老天爷早早就订好的事,谁也救不得。那么活着的人呢?他所承受的是否也是命中注定,如果是的话,他想知道这一切什么时候才算到头。
双亲早逝,姐姐走上歧途,这仿佛是一个受到了诅咒的家庭。但黎远不信命,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他都坚信苦尽甘来四个字。他的人生不会一路灰暗,总有片刻光明在等着他。
他把泪水尽情宣泄在父母的陵墓前,把懦弱和卑怯也埋葬进这座石墓里。母亲用生命换来了他的存在,如果他一蹶不振,从此混沌度日,百年之后有何脸面面对双亲?
用衣袖擦去泪水,强忍住喉头的哽咽,黎远从冰冷的地上站起来,最后望了一眼照片中的亲人,然后对身后的林家三口说:“走吧,等过年的时候我再来。”
到时候,他会带着好酒好菜,还有念诵过的经文来祭拜亲人。这个除夕之夜,即使天人永隔,他也可以跟自己的亲人一起度过,而不是独自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和漫天烟花。
回到公司的时候,黎远又变成了那个阳光活泼的青年,他和每一个同事热情地打着招呼,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无论是乘风还是观博的上司都夸他上进有前途,在59楼的这半年不是白呆的。
庸人自扰,他决定暂时放下所有烦恼,用工作来充实自己。往事不可追,与其陷入过去的回忆中不可自拔,不如向未知的前方发起挑战。
唯一让他无法直视的,就是贺时琛意味深长的眼神。每次和他碰面,他都只能找借口逃避,可越是这样,就越想见到对方。
他们的办公室只隔着一栋墙,只要他打开门稍稍跨出一步,就能看见贺时琛专注的样子。
“我得了一种病,见不到他的日子寸阴若岁,让我肝肠俱焚,思之如狂,思之如狂……”
这是父亲在日记中的句子,描写了他初见母亲时的心情。这句子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黎远的脑中,让他的心猛地悬了起来。
他不正是这样的么?
有多少次,他几乎压抑不住内心的渴望,想要打开门走出去,看一看贺时琛。
这种想法让他惊慌失措,整日里惶惶不安。他在心中千百次地否定了他对贺时琛的感情,却怎么也无法解释这种冲动。
不会的,这不是爱,不是爱!
只是在这过于寒冷的冬季里,对人类体温的贪恋,和想要受到关注的渴望。就算那个人变成了张时琛、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