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
耶和华在耶经中的故事都有着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影响。耶和华的背后有着古埃及神祇阿蒙和苏美尔水神恩基的影子。
比如,犹太教徒和后来的基督教徒在祷告结束后都会念一句“阿门(amen)”。实际上,阿门源自古埃及的“众神之王”阿蒙(aen),是希伯来人在埃及时的记忆,暗示了希伯来人的阿蒙崇拜的遗留产物。阿蒙是古埃及的太阳神,有着创世的力量,并且是古埃及一神论所崇拜的神祇。拉、太阳神阿蒙、造物神卜闼虽然是不同的神祇,但是在古埃及被认为是同一个神,是最早出现的三位一体。阿蒙手中所拿的标识,也成为了基督教的标志。耶和华也有着创世和太阳神的特征,就连后来的耶稣的十二门徒也是来自太阳的黄道十二宫。
苏美尔水神恩基的传说也影响了耶和华在耶经中的故事。在苏美神话中,恩基曾帮助人类逃过大洪水的劫难。阿拉哈西斯(atrahasis)神话中,恩尼尔觉得人类太吵,于是放出洪水、干旱和瘟疫来消灭他们。但是,恩基传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贮存谷物以及医药的知识,人类因此得以存活下来。恩尼尔相当生气,决定秘密召几位神来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灭绝人类,但是还是被恩基知道,并且事先安排乌塔那匹兹姆(utna)搭船避难,日后便予乌塔那匹兹姆永生的能力,嘱其隐居深山。恩尼尔大怒,控告恩基妨碍他的计划,恩基则向他解释,为了必须的平衡,不应该完全灭绝无辜的人类,让剩下来的人类进行节育即可。但是,相对地,如果人类不信神祇而堕落,就可以任凭众神屠杀。很显然地这是诺亚方舟类似故事的最早版本。
耶经最初的灵感来自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并不奇怪,因为源自闪族的希伯来部落一般认为是西元前1800年因为赫梯帝国的入侵被迫离开乌尔前往埃及避难。在埃及,仍处于蒙昧的希伯来人深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并改变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乃至宗教信仰。后来赫梯帝国在与古埃及的土地争夺中失败,希伯来人为了逃离埃及的压迫进行了反抗,最终离开尼罗河三角洲并穿越沙漠,进入迦南地区。希伯来人为了争夺所谓的应许之地,从部落制(士师时代)进入到了君主制并保留了强权的祭司阶级。希伯来人的君主也必须通过祭司抹神油来宣布自己的王权,因此希伯来君主的称号就是弥赛亚,即“被抹油膏的人”。不过希伯来人的王国过于弱小,在西元前935年分裂成了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犹大两个国家,并于西元前721年-586年之间分别被亚述-巴比伦帝国占领。希伯来人的贵族被掠往美索不达米亚,而工匠和商人也离开并前往征服者的国家巴比伦定居。而被迫留在原先土地上的希伯来平民生活艰难饱受压迫。巴比伦的占领结束后,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叙利亚、埃及和古罗马相继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希伯来人至此没有机会独立。失去自由并遭受社会经济压迫的希伯来人,也面临了宗教消亡的危险,不得不开始坚持纯粹的耶和华信仰来抵御外族宗教,并期待希伯来君主带领他们独立。
耶和华的读音
不过,犹太人为了表示敬畏就用尊称主人“哈多那以(adonay)”称呼他们的神,用小圆点写在希伯来字母下面。而yhwh事实上犹太人读作“亚萎”。这跟迦南人以及某些以色列人尊称迦南宗教的造物主哈大德为巴力(baal)是一样的意思。只有每年犹太历七月初十日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时,才能在约柜前说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历史上圣殿多次被毁,祭司血统混杂于其他家族中,这个单词的发音因此失传了。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从原语种翻译成德语,必须解决yhvh的发音问题,所以他很有想象力地把adonai的元音嵌入yhvh中,成了yahovah,英语即为jehovah,这就是中文“耶和华”的来历;大部分当代英文译本及往昔英语译本的当代再版本都将这字译为「主」(lord,四个字母均大写)。现代随着希伯来语的复兴,圣经考古学发现了yobe)。
这个名称(在旧约全书中总共用了6,828次)应该和一个动词「tobe」(是)有关,耶和华在出埃及记三章14至15节宣告说:「我就是我(ia)。」这个名字和基督所宣称的「我是」,有着特别的关系(比较约八24、28、58,十30,十一25,十三19,十四6、16),基督正是宣告自己是与耶和华平等的。
以色列的神用「耶和华」的名字,来表明他与以色列人的个人关系。亚伯兰在接受耶和华之约的时候(创十二8),也是要回应耶和华这个名字。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