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n第二次假装为一个银匠,再到biling宫里。他用金和银铸成了各种精巧的装饰品献给biling,但是他不要别的报酬,只愿得rinda为妻。结果,他又吃了rinda的一下很坚实的耳光。
第三次,odin变形为年轻的武士。不料rinda也不爱俊俏,很粗鲁地推开odin,竟使他跌了一交。这把odin也激怒了。他口唸鲁纳斯咒文,rinda就昏倒。当rinda再醒来时,年轻武士已经不见,rinda成为失心狂。
医生们都没有办法。后来有一个自称为vecha的老妇人说是能医rinda的病。这老妇人又是odin所扮,他先给rinda用热水洗脚,继而说要治rinda的病须在一间密室把rinda手足绑起来。就这样,odin就强占了rinda,生下vali。
在这里,rinda是冰冻大地的拟人化,坚定地拒绝了太阳(odin的象徵)的拥抱。但在春雨来时(rinda的洗脚水),冻地也回春,从寒冰下解放出来,受了太阳的拥抱。于是象徵渐长的夏天─vali,也就生出来了。
++++++++++++++++++
bragi
bragi是odin与女巨人gunlod之子。祂是诗歌之神,用歌声吟唱着战场上的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iduna是bragi的妻子,青春女神,“诸神国度”里万年长青的花园的主人,凡是园中生长的东西都绝不腐朽。祂永远年轻美丽,当祂俯身水边,呼唤池中白鸟时,连没有灵魂的鱼类也会停止划鳍,不愿扰乱映在水面的影子。
iduna拥有一个装满世间罕见青春苹果的金盒。每当诸神感到衰老之时,便来到iduna的花园,嚐一粒苹果,便能重新恢复失去的青春。而且神奇的是,盒中的苹果是取之不绝的,因此诸神们便可以永保青春。
当bragi出世以后,侏儒们就送给祂一张黄金的竖琴,并且将祂放在一艘船上,送祂到外面世界去。船慢慢地从地下流出黑暗的地下谷,到了死之国的边界,一直是一动不动的bragi忽然坐起来,抓着身旁的黄金竖琴,开始唱神秘的生命之歌。这歌声上传云霄,送进“诸神国度”,下入地底,直到“死人国度”女神之所居。
一面唱着,船到了有阳光的地方,而且碰着岸了。bragi于是登岸,弹着琴,走过那些枯凋荒凉的树林。立刻树都发芽开花,到处都是生气。在这树林中,bragi遇见了iduna─美丽的青春女神。她是侏儒lvald的女儿,当她来到地面时,大自然呈现出最可爱的面容。
这样的一对在林中遇见,当然会互相恋爱了。他们同到“诸神国度”,受神祇们的欢迎。odin仔细地看过了bragi舌上的纹路(据说这就是神秘的鲁纳斯文字)以后,就宣布bragi将为天上的诗人,吟咏众神们及“英灵殿”中勇士的战功。
每年大祭时,对于bragi也有隆重的祝仪。主祭者在船形的杯中喝过了礼酒(先须作锤形)然后自述他在一年中打算做的事业。在座之人一一照样自述,即使是太过于野心的妄想也不被禁止。在艺术品中,如雕刻绘画等,bragi常表现为老年人,长发白须,手持黄金的竖琴。
根据一些说法,祂可能只是odin的另一身份,因为祂的名字与别名,通常也是指odin本人。
真理与正义之神fori是光神balder和nana所生的儿子,是众神中最聪明正直而且善于雄辩的一位。祂住在glitnir宫,银顶金柱,远远地就可望见。
祂每天听诸神们及人类的诉讼,判定诉讼。祂既公平,又善辩论,所以祂的判词没有一个人不心服;在祂面前所起的誓言,没有人敢背叛,如果背叛了,就要受到祂的刚正不阿的处罚。祂又是立法者。据说北欧人最初的法律是这位神所订定的。传说是这样子了的:
古老的佛利斯兰人(friesia)要创造一种大家共守的法律,为此特别推举了十二位最聪明睿智的长老办理这件事。
这十二位长老搜集了各部落及各氏族的风俗习惯,作为法典的基本材料。这一步工作既已完成,十二位长老乃驾一小船,想找一个清静的地点,细心研究那些材料。可是祂们的船刚刚离岸,暴风雨就来了,小舟被吹入海中,迷失了方向,
于是这十二位长老便祷告fori求援。突然间他们看见他们中间多出一位,成了十三个了。这陌生人没有说一句话,坐在舵位上把舵,向波浪最高的地方前进,不久就到了一个岛上。陌生人离船上岸,十二位长老跟了上去。
陌生人取出战斧击地,绿草中立刻喷出一口清泉。陌生人饮泉,十二位长老也学他的样。于是他们都在草地上坐下。十二位长老开始审视这位陌生人,觉得他和他们十二人中的每人都有点相像,却又实在是另外一个人。
突然陌生人发言了。他的言语初时徐缓,继而渐快,脸上现出兴奋的表情。他在口述一种法典,很周到且巧妙地包括了十二位长老所搜集的各部落各氏族现有风俗习惯之一切优点。当说话完时,这位陌生人忽然不见了。
十二位长老才知到这陌生人就是fori亲自来为他们订定法律。于是祂们称呼这小岛为fori岛(真理之岛),永远为北欧人所敬仰。即使是维京海盗们亦不敢侵犯。
重大的裁判,时常在这“真理之岛”上举行。裁判官首先必须饮用岛上的泉水,以纪念这位真理和正义之神。这泉水亦被视为神圣,曾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