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船从京城来,一路顺风顺水,途中所遇所见不乏趣事奇事,旅人们稳坐船上享受着旅途乐趣,忽一日就到江南,按林源济的计划,一行人要下船到林家老宅盘桓些日子。(ww.uuo.網首发)
本该近乡情怯,林源济却因为顺利办成了几件事,心头愉悦,兴致高昂,走向故乡祖宅的脚步轻快而欢畅。
除了林雅青,整艘船也没几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行程中每次上岸稍作停留,都少不了林雅青,在人们看来她那是小女孩好奇心重,游兴浓厚,也有那个体力到岸上去四处逛游,走走看看,事实她根本没有哪次能够纯游玩,都是精神高度集中,专注于指挥宝碗倾倒粮食。
楼船靠岸补给新鲜净水和食材,那自然是安王府管事该管之事,在哪个地方停船也归他们安排,专为停船上岸赏玩风景、体验本土风情这种风雅事却是林源济提议,幕僚师爷们自然而然地附和,林雅青就带了柳眉儿和四个侍女跟着上岸去走走,伺机办事……这么长的旅程中,留下三处粮仓,过后自然是定王的人悄没声息地全部运走了!
能够这般了无痕迹,得亏了柳老五等人有前头做安排,他们化身贩粮的小行商,沿大江运河两岸搜买百姓手中粮食,能买到多少是多少,并于某处岸边租个庄子房屋集中储存,然后在江边临水处打暗号,暗号自然是事先统一定下,林源济一看就明白,即提议停船上岸观风或采买土仪,大楼船靠定会吸引闲人围观,而柳眉儿跟随林雅青上岸,一眼就能看见人群中的熟脸,主仆跟着熟人边走边玩,去到储粮之处,林雅青接收了帐册便将原本守看粮食的人全部撤走,然后独自进仓验看粮食,实则增加数量,事成,再换定王的侍卫守粮仓,他们与定王府之间有特定的联系方式,粮食如何运走,她就管不着了。/
尽最大能力,沿途大概能收集到多少粮食,自有祖父林源济按实际情况斟酌计量,给出具体的数据,用不着林雅青考虑,她只需要按照祖父所嘱,何处该多放出麦子,何处该放高梁粟米,一样样来就行!
祖孙俩决定先给定王筹粮,倒也不是因为林雅青有可能将来嫁进定王府,而是考虑到冬天临近,西北寒冷之地,军民承受风雪欺凌已经很可怜,再要忍饥挨饿,那日子真是难以想像,此去西北路途遥远,得趁冰雪降下之前赶紧将第一批粮食送到西北边关,之后陆续补充的粮食若在路上遇大风雪,耽搁迟缓几天到达也不担心会饿死人。
林雅青上一世学历史,老师说过一句话令她印像极为深刻:历史上那些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无一例外,都是因为饷粮充足,吃饱饭的兵和饿肚子的兵,谁强谁弱,三岁孩子都能懂!
潜意识里,她希望定王的军队能够兵强马壮,那可是边防军,不强大怎么能守住国门?放粮时她是有心多给的,但祖父再三叮嘱:定王手下多的是人精,他们也常出来筹粮,哪片土地大概能出产多少粮食,人家心里是有数的,所以绝不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要依据实际情况办事,别好心办了坏事,无端引起怀疑!
林雅青只得作罢:人家有钱可以任性,她有粮给不出,也是闷坏了。
林源济回到家乡,自然是要住回水桥镇林氏族人聚居地的祖宅里,杨夫人却不太想跟着去,林雅青理解她的心思,和祖父商量过,便请族叔林益桥帮忙,借了族人在城里的一处宅子,将杨夫人安置好。
自此,林雅青便城里城外两头走,在祖宅住两天又进城陪外祖母几日,加之她好游玩,自己专用一乘马车来去自由,半个多月过去,倒是把常州城内外各处名胜景地都玩了个遍。
这段时日林源济也没闲着,跟随的人只见他成天与林氏族人论说稼穑,展示自己带来的各样种子,亲自去田庄下地指导庄农耕挖田地,搭暖棚播下种子,间或接见这个那个,说是早前派出来打前阵筹粮的,忙得不亦乐乎。
安王府的人得了安王的话,虽然时刻跟随,但仍要本着尊重之意,等着林源济主动要求他们介入筹粮,奈何林源济自己忙得像砣螺,却根本没有要劳动他们的意思。
实在按捺不住才询问,此时林雅青那边已准备好,林源济便也松了口,让安王府的人前去城外两处偏僻山庄,将两个月前就开始收集并储存在那里的粮食装载车船,运往灾区救济百姓。
储存在常州的粮食自然是江南一带筹集得来,数量可观,足足装满十几条大肚船,依照一条船装六百石计,再除去损耗,这第一批就有将近万石,全是稻谷。
安王府的人兴奋之余,又发了呆:还以为要跟着林源济下乡进山奔波折腾一番才能有所收获,想不到林源济办事有章法,启程前就遣人先下来筹备好,他自己都不用跑,轻轻松松坐享其成!得着这么粮食自然是好事,安王赈灾得力,救济灾民有功,对皇上也好交差,只是,林源济这个老户部尚书用的什么法子,走的什么门路,根本都没弄明白啊!
江南气候养人风调雨顺,适宜万物生长,自来是鱼米之乡,富庶丰华,在这片肥沃土地上,只要不是太懒,随便抓一把种子撒进地里,也就饿不死人了!因而林源济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粮食,没什么好担心的!
几日后继续南下往湖广,林雅青和杨夫人没有同船她们得到杨夫人兄长的消息,因太过牵挂,先几天就启程去了湘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