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免不了有人际来往,而平南县里头许多人家都是沾亲带故的。很不巧的是,苏家里头有个跟着管家的少年,无疑中提到了城东的庄子。
那庄子的负责人正是他爷爷,由此喝醉后说了句粮种丰收的话,他进爷爷房间无意间听到,为了显忠心,就把这事悄悄说给了管家听。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那庄子是谁的,后来见姜荣安频频出入,也就明白了几分过来。但是苏家老爷子却从老管家中得知这事,心里有了几分猜测,就嘱咐儿媳妇与古青娅多来往相处。
苏少夫人的举动,让其他人家觉得苏家是有意在讨好新来的县令,心里颇有些看不上,除了一些必要的往来,这么主动要说没点目的那才怪呢。
回到县衙后宅,玩了一下午的风筝,果果早就累了,在古青娅的怀中打着盹儿,小脑袋一点一点的,非常的可爱。
到家后不久,苏少夫人也让人送了一车的草棉花过来,都是已经弹好的,古青娅让人给放在一间库房里,明日起让厅婶带着程水开始搓棉条,为纺线做准备。
古青特地找了这方面的资料,有关于草棉以及绒布的制作的。
关于草棉的资料并不多,有涉及的书都是一页半页地提了一下,并未长篇大论,古青娅有些失望。
不过有关于绒布的资料很是不少,但大多是用机械的,好不容易翻到了几篇手工的,如此结合之下,暂时指定了几个方案。
首先就是经纬的股数以及经纬的股数比例,不同的比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等到拉绒的时候就知道其重要性了。
古青娅选了一种很常见的比例,经纬一比三,等胚布织好之后,就是漫长的制作调配过程了,也许在过年前都不一定能够做好。
姜荣安回来的时候,古青娅也只是粗略跟他提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其实若是成功了,其实很可能改变平南县甚至是红河府的种植结构的。
当然在没有改良品种的情况下,就要寄希望于肥料,否则肥料不足,产棉率也不高,收入与付出就不成正比。
“娘子,你想要做什么只管去做,若是棉花不够,我叫人再给你找几车来。”
而摘了开口的棉花,也差不多到了秋收的时候,有关于冬小麦的一应事宜也要开始做准备。
这会也是收夏大豆等作物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整完地种完冬小麦,这一年的主要农事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北方的冷天来得比南方早,农作物及其时间都不一样,之前都在京城待着,古青娅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但在平南县,她深深地感觉到差异。
北边的秋收比南方早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而且还要准备种植冬小麦油菜,必须赶在霜降前做完。
而南方想对来说时间要宽松一些,且大多不种油菜,就算有也只够自家吃,倒是西州府北边的几个地方,油菜那都是大面积种植的,收籽后贩售。
“我这边不急,你那边忙着呢,先别管,可别闹什事儿啊。”古青娅让姜荣安不要担心,这会秋收,需要的材料正好可以凑齐,肥料可以开始配置了。
地里的收成,只要不碰上秋雨绵绵,收获还是会比较顺利的。
姜荣安微微眯着眼,感觉着古青娅那双手在自己肩膀上捏动,一阵阵酸疼,过后又感觉舒适不少。
“看把你累的,整个肩膀脖子都是僵的了。”古青娅心疼地说道,外放做官,倒比在京城要累许多,也是他有心想要让这个地方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没事,这季种子下来,还要安排人挑选些不错的,让百姓们来换取。”姜荣安微微眯了眯眼,免费的东西都不会珍惜,再说庄子那边他也要养人呢。
“你跟当地的那些人打好关系就是。”古青娅很清楚当地的一些势力所能造成的影响力有多大。
秋收这也意味着收税的日子又到了,这都是县衙里的官吏及其衙役最繁忙的时候,总有些刺头不乐意交税,总需要些手段使其屈服。
而这种情况,也是最容易发生混乱的,甚至能闹出人命来,所以如何处理很重要。
古青娅也正是担心这一点,姜荣安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容不得一点损失,就看到的一些史书上,也不是没官吏死得很冤枉的。
“娘子,不用担心,我心里清楚着呢,都交代下去了。”姜荣安伸手抓住肩膀的手,安抚道。
姜荣安一直强调,尽量不跟百姓们起冲突,朝廷规定的税收先收完,有情况需要另谈并且登记清楚后,县衙这边会根据青情况再另作安排的。
“我可信你的话,若是让我听到啥不好的的消息,你给我等着。”古青娅手握拳在姜荣安肩膀上的穴位用力捶了下一下,那瞬间的酸疼让他不由吸了下冷气,娘子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两人又闲聊了两句,古青娅就催姜荣安去睡觉,她不喜欢他点灯办事儿,太费心神了,反正也不是什么生死大事,明个儿再说。
姜荣安睡着之后,古青娅也悄悄地躺了下来,睡着后,人又如往常那般。
她现在什么样的书都会看一些,不再局限于田桑资料等。而杂文杂记之类的书籍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她看的很乐呵。
当然诗词歌赋也稍微看了一点,不过不得不承认,她没有什么才气,只是稍微读了一些比较有名,至于那些有关于风花雪月甚至是男女之情的书籍,她就见不到影儿了。
青纱也说得很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