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我是东北王>第143章 死死咬住

442高地,这座已经被苏军炮火削低标高三点五二公尺的山头上。

林间的树木已经完全被炮火摧毁,倒伏的树木成了进攻苏军的最好掩体,树干上被阻挡的密密麻麻的枪眼就是证明。失去了树木的遮蔽,山林间三道无比醒目的灰白色钢筋水泥工事和掩在杂草灌木后的碉堡掩体彻底暴露无遗。

“大尉同志,敌军主动放弃了阵地!”一名下士匆匆跑来向他的上司汇报道。那名大尉眉头一扬,原本中国军队构筑的这些钢筋混凝土工事令他头疼不已,要知道攻击这种工事没有三百毫米以上的重炮是啃不动的,眼下中国人主动撤离了阵地,这怎能不让他开心。他旋即问道:“你确定中国人都已经撤退了?”

“是的,大尉同志,中国人都已经撤了。不过他们撤退的很有秩序,还向我方派出了担任阻击的部队,倒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撤离一般。”那名下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管他们是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撤退,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十二点之前夺下这个山头设立炮兵观察点,引导炮兵展开精确炮击。”这名大尉猛地拔出腰间的tk手枪大声吼道:“伟大的红军士兵们,斯大林同志在看着我们,列宁同志也会保佑我们,跟着我冲啊!”

“嘀——”尖利的军哨声响彻整片山林,无数的苏联红军士兵紧了紧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大吼着乌拉向着三道灰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冲击。

在他们的想法中,自己肯定会在两百米开外就被狂风暴雨一般的机枪扫射打倒,跑在最前面的苏军士兵甚至将自己被击中的距离延伸到了六百米。不过这一次冲锋不同,他们现在已经冲到距离工事一百米不到的距离,中国人别说开枪了,阵地上连个人影子都看不到。

“哈哈,中国人果然被吓跑了!”几个稍微知道一点内情的苏军士兵大笑了起来,冲击的速度更加快了几分。

第一名苏军士兵已经冲进了中国军队的战壕、苏联的旗帜已经在442高地上飘扬了起来……苏军的表现令前线指挥官极为满意,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就让这位举着望远镜视察战事的前线指挥官惊得差点把自己的舌头吃下去。

“乌拉——乌拉——”苏军士兵高呼万岁的声音刚刚在442高地上响起,天空中就响起了尖利的炮弹呼啸声。那名大尉脸色骤然一变,听这炮弹的声音,口径绝对不会低于120毫米。对面的中国人从开战到现在就没动用过105毫米以上的火炮,莫非他们又来援兵了?

现在可不是想这么多的时候,这名大尉刚刚喊出卧倒隐蔽,由里海舰队四艘浅水重炮艇发射的155毫米榴弹便已经落地。爆炸掀起了大团大团的火光和尘烟,炮弹落点半径五米内的苏军士兵直接被恐怖的气浪撕成了碎片,稍远一些的也遭到了弹片的杀伤,两轮炮击过后能站着的已经不足一个连了,而中国人的炮击还在继续。

“好,炸,给我狠狠地炸!”指挥部内,刚刚从前线赶回来的李觉举着望远镜流着口水说道:“都说甲种集团军的155炮牛逼,还真不是吹的,这155榴弹的威力可比我们的105榴炮大多了。”

“这是155舰炮,155自行火炮可没这个威力。”高存信呛了李觉一句:“果然海军打起来解气啊,这炮火覆盖能直接把整个山炸平不?”

“没那么邪乎,海军的炮是牛,但是炮弹是有限的,我估摸着啊,这一轮打完就该空军登场了。”同样刚从前线赶回来的傅作义咚咚咚灌下几口水之后说道。

“那最好不过了,以前老在军校的书上见过陆海空三栖协同,今天可见到真的了啊。”高存信点了点头说道,傅作义抹了抹自己被水润湿的嘴巴,拿起一只红蓝铅笔点在了作战地图上:“老李,老高,你们过来,这个仗我怎么都觉着不对劲。”

“不对劲?怎么说?”高存信和李觉走过来问道,傅作义拿着红蓝铅笔点在顿河以北说道:“你们看,这是顿河,顿河以北就是苏联人的控制区域。按照咱们先前的侦查,苏联人在顿河大约部署了多少人?”

“原先约莫着有三个师左右,是用来防备欧洲方面的。后来咱们占了高加索山区之后顿河方面的苏军就增兵到了六个师,合两个军。”李觉说道,傅作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但是就今天这阵势来看,苏联人投入的兵力绝对不止两个军,从他们的兵力分布和火力情况来判断,正面进攻的足有十二个师,也就是四个整编军!”

“朱可夫上哪儿去整那么多的部队啊?”高存信惊呼了一声,旋即明白了过来:“乌克兰!朱可夫绝对从乌克兰调兵过来了!!!这可不妙,驻守在乌克兰的可是苏联最精锐的两个军,这下这边的压力可就大了。”

“我倒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李觉摸了摸下巴说道:“朱可夫既然敢把这最精锐的两个军调过来就是看准了我们抽不出空来。现在西伯利亚和高加索都打成了一锅粥,前线是一点多余的兵力都抽不出来了。”

“那你还说不是坏事,我得赶紧禀明大帅再派兵增援啊!”高存信急火火的吼道,傅作义却是在他肩膀上拍了拍示意高存信冷静:“你听我们说完,前线是没有兵了,但是后方还有部队啊。不过后方的这些部队可不会调往这里,而是要调往乌克兰。”

“乌克兰……”高存信沉吟了一会儿,猛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我明白了,趁着朱可夫将乌


状态提示:第143章 死死咬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