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苍老最后死去, 他终于相信他们都斗不过八哥, 也没有他那样敏锐的洞察力, 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转移矛盾, 团结尽可能广大的基本面, 这是他的天赋, 无人能及。这份天赋用于朝政, 便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胤祯回京后, 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上折子请罪, 胤禩欣然接受, 并且给他一份海图。胤祯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被放逐, 胤禩却给了他澎湖总督的印信, 要他去那里建立军事基地。 至此,大清的东南西北门户就此确定。
德昭二十三年, 定郡王弘晏薨, 帝后亲临祭奠, 皇后昏厥当场。德昭二十五年, 胤禩诏立嫡长子弘旺为皇太子, 弘晢封了郡王, 四五六阿哥封贝勒, 七八两位常在所生子尚未成年, 无封。只把他们的母亲晋了贵人。
皇后的两位养女分别嫁去温牛特和科尓沁, 同样是常在生的四公主五公主封和硕和琳公主和硕和璋公主, 和琳嫁了章佳氏, 和璋却嫁到了南京, 嫁给了李卫的儿子。满汉和亲。胤禩还给敬恪公主的儿子定了当地媳妇, 海宁陆氏, 世家贵女。
德昭二十七年太子开始监国,胤禩并不像他父亲康熙那样专制到死,而是把整个军机处都交给了儿子。自己带着老婆住到了避暑山庄。没有儿子女儿,没有答应常在,除了大内侍卫和仕女仆从,没有其他人。
此时的敏芝已经缠绵病榻,自从弘晏的葬礼上她哭昏过去之后,身体就一天天衰弱下去,一开始每天晚上做梦哭醒,梦到弘晏对着她哭,说舍不得离开皇额娘,后来梦不到他了,她更加伤心,以为儿子是怨恨她不愿意再入梦了。
到德昭二十五年胤禩立储的之后,敏芝一直在永寿宫蜗居,不再插手任何事务,胤禩无法,只要把宫务交给已经九十多岁的皇贵太妃佟氏。并邀请密太妃和勤太妃以及熙太妃这群健在的先皇妃嫔帮忙打理。
这样经过了两年,她的病依然没有起色且日渐沉重,胤禩才最终决定将政务交给弘旺打理,自己带着妻子到避暑山庄去疗养,虽说渲园的条件也很好,但是胤禩还是坚决地把她带离了京城,以防她睹物思人,继续被还不完的儿女债所困扰。
妻子的前半生,为了自己的前途呕心沥血,临老了还要为五个儿子伤心劳神。虽然生下来就知道老三活不长,但是真的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妻子还是受不了打击倒下了。虽然大家都劝她说老三能活到娶妻生子,儿女双全已经是老天爷的格外恩赐了,但她依然执着地认为老天把给她的所有恩惠都收回了。
弘晢远走,全了他远离权势逍遥自在的心思,他是快乐了,他们也都容忍到纵容了。可是作为母亲,敏芝的伤心是可预见的。她常常流连在渲园,回想那一年,儿子们都围绕在她身边,带她走过渲园的每个角落。而今物是人非。
她宽容了孩子们给她带来的生离死别,宽容了他不能常伴左右的冷窗残烛,用最温和的方式。她常常告诉自己万事如意只在祝词中存在,不能万事如意才是最正常的人生。她用这种人生态度劝说与军机处经常意见不合的他,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使皇上仁德宽和的美名四海流传。
就是因为她总是那么好,所以才觉得亏欠,觉得为什么不能早爱你一天,每天多爱你一点,以为你会一直在身边,所以我一直向前,再回首,骇然发现,你已经在百丈之外。为什么你还那样笑着,你的脸色依然苍白,你的发丝早已染雪,为什么你还笑得那么温和?
到了避暑山庄之后,两人一直形影不离。敏芝既没有觉得这样不妥劝他回去,也没有觉得这样很好,提出以后的日子永远留在这里。
她很安静,因为能感觉生命在不断流逝,现在一睁眼就能看见他在不远的地方,就很高兴。她知道他紧张她的身体,怕一眨眼天人永隔。于是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对他说:“我很好。”
然而他依然紧张,常常孩子气地说一些奇怪的话,诸如:“儆恪的孙子这才出生,你说万一以后弘旺不记得他皇爷爷的遗诏了怎么办啊?”
敏芝闭着眼靠在他怀里:“不是还有皇上的么?”
“如果我也不记得了呢?”
“那就写下来,写下来就不会忘记了。”敏芝爱困地揉揉眼。
“写下来多费事,你提醒我就行了。”
说到这里,才发现怀里的人早已睡去,轻叹一声:“你什么都应了我,唯独这一条么?”
德昭二十三十年正月初一,皇太子弘旺带着众皇子以及宗亲赶来避暑山庄给父母拜年,却被告知皇上带着皇后一大清早就启程了,没有说去哪里。
太子和众人苦思冥想了半天,弘旺福至心灵:“走,去宣陵!”宣陵是胤禩登基后为自己建造的长眠之所,德昭三年动工,历时五年建成。这期间皇上曾经几次到工地视察。陵墓建好后,礼部官员为了陵墓起什么名字而争论不已,在宣,桓,恭,宪,之间摇摆不定。他们觉得这些词都能代表当今圣上的美德。
胤禩一看折子,立即批复:“圣善周闻曰宣,朕登基以来,秉承先帝遗志,唯以宣扬圣祖爷功绩,尽圣祖爷生前未尽之事为己任。定名为宣,方能显朕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