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汉墙>第291章 兄弟阅墙

一场战争的胜败绝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强弱,战前的各种准备更是至关重要。素利这次会失利,也绝不是偶然。

首先西汉的正规军平日不事生产只管训练,踏白、龙骑、汉安三军之中的兵卒皆为职业军人,只管打仗,不管别的。每月皆有粮饷,并且是守备军兵卒的一倍,而在战时,更是达到三倍。

当兵吃粮,在解决了兵卒的后顾之忧后,兵卒唯有以死相报,平时刻苦训练,战时出生入死。而西汉在战后安置上也对因伤退伍之人多有优待,因为在正规军中兵卒每日必须习字,几年兵当下来,返乡之后最差也能混个村长当当。这些兵卒是刘福的兵,忠心不必担心,由他们替刘福坐镇地方,即便有人想要闹事,也躲不开他们的耳目。

反观素利手下的兵卒,平日里要养家糊口,战时才会聚集到素利的帐下,缺乏训练的他们唯一的依仗就是平时练出来的骑术,可面对终日训练马术的汉军骑兵,这点优势也就被抵消了。

而汉军骑兵所拥有的优势,鲜卑骑兵却无法拥有。素利不会,也没钱去武装自己的骑兵。在鲜卑骑兵中,拥有全副武装的只有素利所在部族的亲兵,而那些召集来的各族战士,就只能自备武器甲胄了。

北地缺乏能工巧匠,尤其是打造兵器甲胄的专家,那更是刘福严厉禁止出境的。鲜卑想要优良的武器甲胄,一方面是购买,也就是走私,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抢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满足素利武装所有人的要求,而且这两种方式的风险都很大。

刘福不同于以往的汉人皇帝,服个软说两句好话就能达到目的。北方游牧民族以前那种对待汉人皇帝的方式在刘福这里行不通。素利之所以会决定冒险与刘福作战,那也是因为素利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将刘福击败,鲜卑族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西域各族或者已经归化汉人的羌族。

在如今的西汉境内,那些已经接受汉化的异族除了年岁大的人还可以看出一些异族的影子,那些年轻一代,如果不看外貌,自己不主动向人提起,压根就看不出他是一个异族。所以在关中看到一个说着一口流利关中腔汉话的西域人不必感到惊讶,这是教化之功。

素利不希望鲜卑族最后变成书本上的内容,鲜卑的子孙后代认同汉族却忘记了自己祖宗。只是可惜素利的想法无法得到大多数鲜卑人的认同,依附强者的本能让这些懦弱的鲜卑人认为接受汉人的汉化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都变成同一个民族,那享受到的待遇自然也是相同的。

与鲜卑相比,汉人的朝廷在对待百姓的态度上明显要比鲜卑要高出不止一筹。在鲜卑,所有的财富都属于首领,族人的一切都属于首领,部落首领就是部落里的皇帝,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而在大汉,但凡是入了汉籍的百姓,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房子、女人。再加上大汉如今清廉为民的百官,即便是百姓受了委屈,也有可告之门。但在鲜卑就不一样了,首领就是部落的天,首领所说的话族人除了执行没有别的选择。

人总是向往美好,厌恶不公的。当有一个好去处的时候,人总是会蜂拥而至。想要留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人希望。就好比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富翁每日吃着山珍海味,而乞丐却快要饿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乞丐又怎么会不想要弄死富翁。但如果此时有人给了乞丐一块饼,在填饱肚皮的前提下,乞丐最多心里骂骂富翁,却不大会心生歹念。

这些年素利的日子并不好过,今时不同往日,以往鲜卑缺吃少穿的时候还可以去汉地找点便宜回来,但随着汉人朝廷强势,以前那种抢劫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倒不是汉人的防御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而是汉人的报复对鲜卑来说太过残酷。代价与收益不成正比,鲜卑人自然不会去做傻事。

这次战事失利以后,素利不敢继续留在汉地,匆匆忙忙收拾残军退回了草原,第二次发起了召集令。而这回不是准备带着大家去汉地发财,而是召集大家防御汉人随时可能发起的报复。

与提心吊胆的素利不同,获得一次大胜的刘福并没有乘胜追击,倒不是大军准备不足,而是刘福不希望自己去找鲜卑人麻烦的时候,自己的背后出现麻烦。公孙康的反刘联盟如今虽然已然分裂成了两个阵营,但掌握在公孙康手中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

在彻底解决辽东公孙康之前,刘福不打算让汉军出塞去找鲜卑人的晦气。山水总有相逢时,人只要活着,总有碰头的时候。这次将鲜卑素利打麻了爪,叫他不敢再有插手汉人事务的心思,这已经达到了刘福当初的战略意图,接下来就该是集中兵力解决幽州。

鲜卑人战败的消息在汉军结束战斗十天后传到了公孙康的耳朵里。一听说素利的十万鲜卑铁骑被刘福率领汉军精锐一战击溃,公孙康坐在座位上久久没有说话。当初听说素利率兵来援,公孙康可是高兴了一段日子。在他看来,刘福与素利的战斗可算是龙争虎斗,如果双方拼的两败俱伤,那对自己来说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可如今得知素利惨败,刘福损失轻微以后,公孙康除了心里大骂素利枉得虚名,实际上是个草包外,更多的是担心刘福的回军。

都不是笨人,能够接公孙度的班成为辽东太守,这点智慧公孙康还


状态提示:第291章 兄弟阅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