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广的霸气一言堂之下,开始了整合叫天军中出现的内部矛盾,并且对于新制度开始摸索实践。
而此时在于朝廷来说,在和叫天军达成协议的第一时间内,便把第一批军火由三边总督陈奇瑜派精兵强将火速护送去京师。
至于选派人去叫天军学习炮兵技术的事情,朝廷其实并不怎么热衷。这方面,兵部尚书张凤翼的观点最有代表性。
他以为,朝廷的军队使用火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就算是红夷大炮,也已经是玩熟练的。轰天神炮再厉害也是炮,自己应该能搞定,这样还能免去被叫天军讨价还价的机会,更避免被叫天军这种农民出身的反贼有鄙视的机会。
也是因为这个理由,当朝廷露出一丝要选拔身世清白,忠于朝廷的忠良之后前去学习炮兵技术时,很多符合条件的世家子弟都找了各种借口来推托。
对于此,崇祯皇帝和张凤翼的观点差不多,也不以为意。因此,当叫天军的军火抵达京师时,轰天神炮、炸药包和燧发枪这三样东西,每样一件立刻被送到兵仗局去研究仿制,剩下的那些没在京师过夜,当天就选派了上千人的军队护送前往抚宁。
这样还不保险,孙承宗那也派出了他手下能打的大将曹文昭及他的新秀侄儿曹变蛟领军前去接应。
朝廷上下对于这一批军火都寄予厚望,甚至连崇祯皇帝都派了身边的亲信大太监曹化淳,亲自到了抚宁的勤王军大营,要亲眼看看建虏是如何在这些轰天神炮的轰击下灰飞烟灭。
勤王军的统帅孙承宗也算是个经验丰富的军事家,他精心策划了行动方案,故意露出破绽,让建虏来偷袭破坏修筑的围墙。
就算狡猾如皇太极,也没想到明军有了新式武器,按照他以前的认知进行了调兵遣将,派了多尔衮和多铎领军来攻。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明军精心挖下的陷阱,只是让双方都出乎意料而已。
当那没良心炮独有的炮声接连响起时,吃过大亏的多尔衮和多铎以为叫天军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当场吓得半死。
可他们马上就看到。那发射出来的炸药包,不是很近就爆炸,就是飞到什么地方去都不知道。甚至有一个炸药包掉地上后,硬是没炸。
不过就算如此,多尔衮和多铎也不敢多留在战场上。万一有个意外,落得和莽古尔泰那样的下场,就太不划算了。兄弟俩都不用互相打招呼,马上默契地第一时间领兵撤退。
观察战场情况的明军高级将领都面面相觑,满心欢喜落得个尴尬收场。刚还互相在说要看建虏好戏的曹化淳等人,阴沉着脸和孙承宗一起回了中军大营。
他们没有人事先有预估,以前的红夷大炮是发射铁蛋,打一直线,操作难度并不高。
而这没良心炮发射的相当于开花弹,需要掌握相当的技术。才能让落弹点准确地掉入敌群众。不但如此,这没良心炮甚至比后世的开花弹还需要技术,因为炸药包的导火索需要事先计算燃尽的时间。
中军帐中,还是孙承宗对于失败的战事经历的多,因此最先缓过来。他强笑着对一脸阴沉地曹化淳说道:“曹公公,不如这样,你我联名上奏,说明此事,让朝廷务必派人学来此神器的用法。否则这神器说句实话,还不如红夷大炮好使!”
曹化淳深有同感。此时的他,对于朝中那只会纸上谈兵的兵部尚书张凤翼深为厌恶。要不是他夸夸其谈,何至于让自己空跑一趟?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陛下肯定会大失所望。也不知道会不会迁怒于禀报情况的自己。
他正想着,孙承宗那边又开始诉苦了,只听他道:“眼下马上要进入隆冬季节,这天气严寒,要让那些大头兵出去拼命,怕是要让他们能吃饱穿暖才行。否则的话。本官怕是压不住他们了。”
真要说起来,孙承宗也满满地都是泪。虽然朝廷已经竭尽所能给勤王军提供后勤了,可无奈朝廷能力有限,军饷时断时续,甚至有时候还会危及到军粮这种要命的东西。
面对强敌建虏,很多地方将领都是硬着头皮上的。如果连后勤都无法保证,他们就有各种理由来消极怠战了。
也亏了是四朝元老孙承宗的资历够老,威望够高,对手下也还不错,因此在整整一年左右的对虏战事中,还维持着目前的局势。
眼下也算是进入冬季作战了,孙承宗已经从手下各个将领那听到了不少借口。他明白要继续维持这种和建虏高压力的对战中,必须要尽量减少将领们的借口,否则一旦爆发起来,他的威望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而维持不住。
抚宁要是维持不住,那么京畿之地必将不保。而京畿之地都落入建虏之手的话,京师也就难保了。京师难保,那大明江山……
孙承宗都不敢想下去,眼下只有强撑着。虽然知道朝廷已经尽力,但他不得不还得提后勤的问题。曹化淳是崇祯皇帝的亲信之一,他去诉苦,效果多少总好一些。
不过曹化淳也不是省油的灯,哪怕孙承宗在话中隐约透露出要是京师沦陷,他也难逃一死之类的意思,他照样打着哈哈,最后只答应帮其递奏章。至于军中的事情,他不懂不好说话。
肚中虽然骂着老狐狸,但会做人的孙承宗在表面上还是和曹化淳客客气气地商量完事情,写了奏章,让其带回京师。
让曹化淳郁闷的是,当他到达京师,去见崇祯皇帝的时候,却刚好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