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苏文的声音抑扬顿挫,节奏感十足,他吟哦的这几句诗,充满了旋律感,有一种在听音乐的美感。
轻轻的,轻轻的,这一段才出,顿时就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他们开始还平静,听了几句之后,眼睛猛地睁大,就好像听到了一种魔音。
“这诗……”余成作为专业的国文老师,对于文学的鉴赏能力不差,听到苏文才朗诵了那么几句,只觉得这回环往复的诗句里,有一种层叠的美感,无比惊艳!
好像,还真的没有人这样写过!
只是那么简单的几个词,只是用了三个“轻轻”,就把一切美感都描绘出来了。
“这真的很美!”余成认为只要后面写得不差,这诗确实可以说得上美,苏文没有欺骗大家,他的诗,是美的诗,“说不定,真写成经典的话,我们学校就要跟着沾光了。再别半桥,呵呵,半桥……”
连余成都觉得惊艳,其他众人就更不用说了,稍微咀嚼了一下,眼前好像有一副美丽的画面在徐徐展开,刚睁开的眼睛,又慢慢闭上,倾听这美丽的诗歌。
随着苏文那咏叹式的语调,他们领略了一番语言的魅力——
那湖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苏文的吟咏,越发轻柔,也越发美丽了,在他的诗文里,他甘愿做半湖的一条水草;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他要在这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短暂的高昂之后,苏文的声音忽然又轻了下来,放慢语速,以一种遗憾的语气念出一节诗来: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半桥!
……
众人的心情也随着苏文精切的用词跳动不已,受到了感染,满心都是遗憾。
他们听到苏文顿了下来。语气更温柔了,带点遗憾,带点惆怅,带点不舍,为这离别拉上了闭幕的帷幕——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声音落下,苏文结束了他的朗诵。
《再别半桥》,至此结束。
苏文站在台上,静默了一两秒,向徐志摩徐大帅哥暗暗致敬,还说了一声抱歉。
要在文坛刷声望,要做大诗人,具有浪漫情怀的徐志摩的诗歌不能不抄!
《再别康桥》作为他最经典的绝唱,更是不能放过。趁着今天这个时候。改动几个词之后,苏文把它抛了出来。
这是一首美丽的诗,是另外一个世界新诗里的绝唱,说到新诗,它就是绕不过的一堵墙,谁都不能漠视它的存在!
倏地,在几秒钟之后,现场忽然啪啦啪啦响起了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
“好!”
“太好了!太美了!”
“果然是美丽的诗歌!虽然没有看到文字,但是只是那么一听,都觉得无比美丽。比音乐还动人,还要有旋律感!”
“苏文学长太牛了,出口成章呀!随便念几句都是那么动人的诗歌,我太崇拜他了!不行了。我要晕倒了!”
七中的师生最给面子,手掌都拍肿了,向苏文示以敬意。
校长一边鼓掌,一边大笑。
苏文没有让他失望,写出了一首动人的诗歌。这一下,他们七中没有丢脸。相反还可以从这首诗中收益。
校长大人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让人把这首诗刻成碑,就竖立在半湖的桥边,当作一处经典的风景!
“太经典了!太经典了!”余成则是惊喜连连,眼睛光芒四射,心潮翻滚,只觉得有一股呐喊的冲动。
他也算是一个小文人,对于诗词的鉴赏,高人一等,与众人一样,他没有看到这首诗歌的文字,但是,只是听一听,都觉得是一种天大的享受。
特别是第一和最后一节,那回环往复的咏叹调,把人心中的软肋都戳中了,任你施为,跟随你的语调上上下下,为之动心,为之赞叹。
“好一个《再别半桥》!”余成心中的激动无比高涨,“我们学校从此也有让人铭记的地方了,那就是半桥与半湖!只因为《再别半桥》必然会成为诗坛不可忽视的经典!”
因文成事,因文成景,在这文化史上再正常不过了。
以前,余成都把这种事当传奇来看,如今,传奇就发生在他的身边,把他惊住了,半天都没有反应,后来才想起一个问题来:“方承世要后悔死了,肯定后悔死了,他会后悔今天没有在现场亲听苏文的这首《再别半桥》!而我们在场的人,会把这当做一生的荣耀!”
一生的荣耀,只因为第一时间听到苏文吟诵的《再别半桥》!
这是余成对这首诗歌最高的评价。
记者群也震动了,目瞪口呆,半天都反应不过来。
他们本想为难苏文,制造话题,对于他现场作的诗文并没有太大的期待,可现实告诉他们,苏文就是苏文,不愧是文学第一少年天才。
他出色地完成了《再别半桥》,虽然只是记者,可毕竟都玩笔杆子的,怎么可能理解不了这首诗的经典成分呢?
这是一首足以载入诗坛史册的诗歌!
就连刚才提问的记者也傻眼了,没想到自己刻意的一问,会造就一首经典的诗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