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赞败亡了,刘錡的大军在东线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就将乌东赞那八个儿子手下的兵马全部歼灭在了藏布江大峡谷中。
高原霸王、在刘錡完成扫荡乌东赞残余之后,刘行在给慧了的新诏令中先给出了乌东赞这样一个终结定义。
既然给了这样一个终结定义,也就说明刘行和刘行所执掌的中原大宋王朝是承认了乌东赞在吐蕃历史上将成为一个难以抹灭的英雄。
承认对手是英雄、英雄是值得尊重和必须尊重的。只有尊重英雄,才可能让大宋涌现出更多英雄。
所以在与刘錡作战中的被抓住的、乌东赞的六个儿子,在刘錡大军进入乌东赞王城后并没有被处死。
六个吐蕃王子分封为六个小赞普,这是刘行对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身后给予的第一个慰及。
封那六个小赞普的同时,刘行也给他们同时封了大宋的爵位。是什么爵位呢?全部都是一等男爵、兼授大宋的少将军军阶。
这是何意?分封敌人的后代,刘行不怕那些人做了赞普、日后养精蓄锐再来反叛大宋吗?难道刘行这是不但不严惩曾经的敌人,还要用中原的爵位禄金、军阶薪资去资敌吗?
刘行的用意其他人未必了解,慧了却一看到那诏令后马上领会到刘行的用意是什么了。
六个小赞普,每个人都是领地不过数百里、人口不过五百户。
首先刘行在诏令中明确出来藩地爵领土地和人口数量上决定了即便是日后六个小赞普联手,最多也不过只能征召起三千到六千兵马来。三千、或者是六千人马,对于大宋王师而言都不够打上三天的。
更何况刘行同时还明令日后那些小赞普生了儿子、成年一个就要分走他们的一些领地,直到推恩分封到每个王子保有十户、五十丁口,土地分封到三百亩为止。
试想当那些小赞普的儿孙都变成大宋三等云骑尉、只能算是个大地主,每个人最多也就能征召起百人之兵时。他们还有什么资本来跟强大的中原****对抗、还有什么底气来造反呢?
而那六个小赞普接受了大宋的三等男爵和军阶,首先就让他们于理法上成为了大宋的正式臣子。日后若是敢反抗,那就不再单纯只是汉人与吐蕃人的战争,而是纯粹的****平定叛乱之战。
****平叛,无论是吐蕃还是其他异族都将失去了联合反宋的最重要一个借口和理由。自然地,到时候扫灭敢于造反、却是散兵游勇一般的叛军时就轻松许多……
未雨绸缪,给了乌东赞六个儿子封地,同时也用大宋的爵位和军阶给他们戴好了枷锁。刘行先采取了这种做法,慧了接下去做起事来就好做多了。
慧了做事?既有段正严、又有刘彐对这么一大群大咖云集的吐蕃,慧了能成为绝对主导一切的人吗?
能、因为刘行在那份诏令中对慧了的本兼各职做出了调整:免去了其他兼职,刘行先确定将吐蕃地区正式定名为“大宋西.藏都护府”。然后由慧了保留天枢院、枢密院两参知、出任大宋首任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之下,刘行任命刘锡为“西.藏都护府”大都护、领枢密院参知兼授兵部尚书衔。以高明量为天枢院正使、左都护兼授吏部侍郎衔,以张所为枢密院正使、右都护兼授刑部侍郎衔。
一个双参知、领着一个兵部尚书加吏部、刑部两个侍郎衔组合,这就决定了就算是有了开府之权的段正严在吐蕃地从此以后也只能听慧了的。
慧了得到了如此大的权利,那么他又如何来梳理、整顿只剩下逻些一个城池未被攻克的吐蕃呢?
慧了上任、新官也要烧上三把火。第一把火,他就在高明量、段正严和天竺诸爵的支持下烧向了各处的异教徒。
吐蕃这个地方,在唐朝文成公主和亲到逻些之前就开始接受佛教,松赞干布后来敢大;力推行后佛教。
可是佛教进入到吐蕃以后,在历次的王权争夺中或多或少都有所参与。既然那些佛家领袖参与了人家的政治,自然也会为之付出代价。那代价就是在唐朝以来,吐蕃的赞普们时而弘扬佛法、时而灭佛改尊其他宗教。
以至于当大宋王师攻占了绝大部分吐蕃地区以后,各种奇形怪状、教.义不同的的宗教借机以教蓄力,大有用教民以民众意愿的软刀子来继续对抗大宋“西.藏都护府”之势。
旧的藩主被灭了,新的教主们纷纷跳了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慧了过段地宣布:凡藏地之内不礼佛的人不许做官,重开百寺、弘扬佛法。以佛正礼、以佛正法。
慧了为何会这样做呢?首先他是一个妖佛兼修的家伙,对佛法他理解和掌握上甚至远远超过了当世许多大能之僧。
深知佛法之妙处,运用起佛法来板正公众认知、驾驭吐蕃人的思想,慧了坚信他可以做得很好。借助佛家的力量,慧了又能与南面的天竺、东面同样尊佛的大理形成默契。
所以慧了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其他宗教,他要将吐蕃彻底底、重新编程佛法的新天国。
慧了想要的是一个佛法弘扬、万佛普照之下的吐蕃,那么之前那些异教呢?那些教主本来就做好了以民意对抗都护府的准备,慧了这样做了、不正是在逼着他们立即造反吗?他们敢造反吗?
答案是敢、而且是突然在一夜之间,吐蕃境内就爆发了多大三十九个异教主导的教民暴乱。参与暴乱的吐蕃人,居然达到了四十余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