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组织豪杰去抗日>第70回 坦克小战(二)

有的炮弹离得坦克车近,巨大的冲击力直接就把坦克车掀翻了。坦克车一翻,燃料直接就洒了出来,高温下,燃油迅速燃烧。燃烧的油料又把车内的弹药引着了,引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直接把炸碎的坦克抛上了半空。

小鬼子的残渣碎肉,零乱的坦克车零件,破碎的武器弹药,一块儿在天空中奇形怪状地表演着。

号啕大佐一下子被炸懵了,只看到到处是火光,到处是烟雾,到处是飞舞的弹片,什么也看不清了。他的嘴里还嘟囔着:“哪尼,共产党怎么会有重炮?他们哪里来的重炮?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啊?”

771团的阵地上却是传来了一阵欢呼声,有的战士还要趁着鬼子的这个乱腾劲,想上去用手榴弹消灭敌人坦克。陈赓又及时地制止住他们:“守住自己的阵地,千万不要上去添乱,千万不要上去添乱!”

就在号啕大佐惊惶不已的时候,更可怕的事情来到了,远处响起了巨大的马达轰鸣声,这是韩行领着的坦克营杀到了。

m2坦克编队在快速行进中,采用的是一路纵队前进。

第一辆坦克是一连的一排长,第二辆坦克是一连的一连长,而第三辆坦克就是韩行的指挥车了。车里还坐着新上任的坦克营营长游向前。

首先在坦克营的编制上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这个坦克营虽然嘴上说是属于10支队司令部管理,但是纵队首长都这么忙,单独管理,确实有难度。把这个坦克营放给谁呢?各个步兵团争来争去是谁也不能给,最后综合了一下各方面的意见,放给侯大山的重炮团吧。

如今也别叫重炮团了,干脆就成了一个机械化团了。坦克营一露面就显示出了划给重炮团的好处,重炮掩护,然后是坦克营杀出,非常的流畅。

再就是谁当这个营长呢?这可不是一般的步兵营长,这可是10支队刀锋中的刀刃。甭管谁当,也是大闺女坐轿头一回。张维翰和韩行研究了好一阵子,就叫游向前当这个坦克营长吧,虽然游向前没有开过坦克,但是他打炮打得好,坦克车里也有炮,也算靠上了一边。

所以这个营长就是游向前的了。

这时候的韩行,坐在了指挥车里,头戴着坦克帽(10支队里哪里有什么坦克帽啊,但是不戴又不行,不戴非得把头撞破了不行。韩行就想了一个土办法,帽子里夹上棉花和木屑,虽然不好看,但是缓冲一下子总还算可以的),身装坦克服,透着坦克上的小孔,正在观察着战场上的动向。

坦克车上的标准成员为6人,一个驾驶员,一个炮手,一个副炮手,一个高射机枪手,一个无线电联络员,一个指挥员。指挥车上,游向前亲自操炮,韩行还担当着副炮手。人多了不行,挤得慌。

其实人家游向前是坚决反对韩行上坦克的,张小三也是不愿意。最后韩行还是死赖白赖,非得当游向前的副炮手不行,还说是,第一次坦克战,不参加战斗,以后没法指挥坦克战。

张小三指着游向前的鼻子说,要是韩司令出了半点儿问题,丢了一根毫毛,我就拿你是问。游向前笑着说,那得有个前提,就是我先挂了。

m2坦克编队疯狂地向前行驶着,268马力星形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响声,热量也是相当的惊人,烤得韩行是大汗淋漓,觉得坦克内的温度怎么着也得四十多度。但是这是在战斗状态,不允许打开顶盖散热。

看看时机差不多了,韩行喊道:“各车注意,变阵。以各连为单位,变为锲形攻击队形。一连主攻,二连、三连在旁边给我压着阵脚。”

各车接到命令,迅速从纵队前进阵形中,变成以连为单位的锲形攻击阵形。韩行所在的一连,一排四辆坦克立刻摆成了锲形,最先担任全营的箭头,二排在左,成纵队担任左翼的进攻和防守,三排在右,成纵队担任右翼的防守和进攻。

每辆战车相隔50米,也就是说,这12辆坦克车形成了宽为150米,纵为200米的锲形攻击阵形。

二连、三连也形成了这样的锲形攻击阵形,从一连的左右展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压住阵脚,在一连出现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增援,或在一连冲乱敌人阵形,敌人混乱的情况下,进行火力打击。

一般的坦克连数量应在17辆或20辆坦克为好,韩行创造的四四四阵形,也算是一个发明吧!

刚才侯大山重炮的一阵轰击,出现了较好的效果,豆战车有3辆被掀翻了,4辆车被炸趴下了。也就是说,号啕两个中队的坦克一下子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

号啕刚从硝烟和弹片纷飞中挣脱出来,韩行的一连坦克车,猛一下子又从呈啕的车队里冲了进去,把号啕的战车队一分为二。号啕大呼道:“停止攻击正面的步兵,转过身来,进攻后面的坦克车队。不是,要把冲进我们队形里敌人的坦克统统消灭。”

m2坦克就有这么个好处,前面的装甲为25毫米,旁边的装甲也不薄。韩行还有个创举,就是把u国的机关枪统统撤去(当时来说,u国的机关枪还算先进的,但是和12.7毫米重机枪一比就落后了),而换上了威力巨大的两挺12.7毫米重机枪。

再说,韩行的车阵冲进去,每辆坦克也就只负责一面的进攻或者防御。而日本豆战车就不一样了,它最起码得兼顾着两个方向的进攻或者防御。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日本豆战车的定员为2个人。一个人开车,一个


状态提示:第70回 坦克小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