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既已攻陷,摆在林立面前的问题就是占不占。
现在确实是占据宛城的大好时机。
觊觎宛城的李傕还在积蓄实力,隐而未发,所以短期内不用担心外来进攻;至于内部,林立大军来伐,杀了为祸的伪太守李旦,宛城百姓正欢庆,林立要是趁机占据估计遇到不会受到多大的抵抗。
多么诱人啊!
就像好不容易扒光外衣,雪白的胴体隐约可见,而自己只需要顺理成章的压上去。
但是林立纠结了。自家事自家知。上庸兵力不足乃是实在事,而听情报汉中张鲁见林立出征,似乎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发兵来攻。而这是其军师阎圃所谏,却被张松得知风声偷偷透露的,当然这条消息为杨松换得不少利益。
再其次,林立手下人才的匮乏也是实在事,就算上李严也才不足十人。尤其是可堪为政的只有文官李严二人,只占上庸尚且好说,毕竟大本营,稳稳当当的没什么。但若图谋宛城,人手不足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到时打得天下却守不住,或者治理不周,宛城再次陷入动荡,林立的名声也就臭了。
如此,林立也就更加纠结。
李严是很有能力的一人,但其勇武就是林立帐下第一人,不说他还有不凡的政略能力。
当日杀了李旦后,林立就直截了当的向李严提出了征辟请求,而李严身逢乱世,自然有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渴望,所以考虑片刻也是直接应下。林立直接封其为破贼校尉,同时加封廖雄武卫校尉。
若此,林立目前可封的四名武将就齐活了。只是林立隐隐觉得李严似乎不是真心投靠,或者说,还没有完全信服,林立思索之下,无奈发现应是自己超低的魅力所致。所以,为了安稳住自己手下第一个真正的三国牛人,只能三日一赏,五日一赐,保持住忠诚度。
李严不是毛头青年,林立赤果果的拉拢他心里有数,也是心中暗暗感激,所以当他发现林立的纠结后,果断进谏了。
在林立驻扎宛城的第五天,李严求见。
“近日严观大人时常神思不属,斗胆询问。而今宛城方定,远近皆是赞扬之声,却不知主公为何事劳神?”他没有冒然的大谈自己对占据宛城的看法。
李严的来意,林立一眼看穿,正好他自己实在无法做出决断,正好看看这蜀汉重臣的观点。当下笑道:
“正方不知,吾今虽得二郡之地,却常为难兵力不足之事。西面那张鲁此前曾于传道之事被吾占了便宜,其心内必然记恨。而今上庸兵力空虚,若张鲁来攻,吾恐军师抵挡不住,今日已有退兵之意。”
林立手下武将不多,李严投靠后也是有细心的问过旁人军中情报,对现今情况有所了解。
“若主公为此事烦恼,严有一计可令主公无忧。”
林立眼睛一亮,这李严初至,难道就能解决自己的烦心事?当下赶忙道:
“正方教我!”
李严也不倨傲,微微行礼,侃侃道:
“主公记挂上庸之事,却忘了宛城尚有降卒七千之数,若加以收编,再自郡内挑选青壮,必可不费吹灰之力而得一军。”
降卒!
要说还是局中人容易被遮蔽眼睛,李严的一番话令林立茅塞顿开,当下大喜道:
“正方胸有甲兵,如此行事却可解我之忧!吾另留下戟士枪兵,宛城之事便交由正方打理,此外,廖雄与乐承二人乃我军中老人,一并留下助你行事。”
留下廖雄与乐承二人一来确实可以给李严打下手,助他收编降卒和征兵;二来也是可以起个监督作用。说监视话就难听了,但毕竟李严方投,林立不可能就给予他百分百的信任。对此李严心里有数,也没有什么不喜,投靠不过几天,林立就将一郡之地交予他负责,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信任。当下李严长揖及地,领命而退。
...
穿越半年,林立的猪脚光环没有发威过,但这次对张鲁的提防却不知喜悲的中了。
汉中之地,阎圃上书进谏张鲁趁虚而攻,张鲁二话不说拍板赞同。张鲁对林立虽无新愁,但有旧恨。何况乱世本便是人吃人,只能说他林立自己没有考虑自家实力吃了不能消化的东西。
汉中兵马远胜上庸,但因提防刘璋黄雀在后,只提了两万大军来攻!而且与林立仓促发兵不同,张鲁军三队出击,6000戟士由杨白(有说杨柏)率领,另6000弓手由杨任率领,而张鲁自己竟亲率 0人携攻城兵器冲车而来。
...
有相当于奸细的杨松在内,张鲁前脚出发,后脚消息就向上庸传递过去。
上庸城内,辛苦半日刚刚坐下休息的文官一跳脚,看着传来的消息哭笑连连。
林立出征时,他只隐隐觉得不该,却是忘了还有张鲁在旁虎视眈眈,没想到,林立那边战事顺利攻下了宛城,这边却是面临张鲁的攻伐,真是风水轮流转,即来的报应。
苦笑过后,文官却不显慌忙,无他,虽然林立出征时带走了城中精兵(有兵装,类似枪戟骑那些),但留守的一万士兵也不是老弱病残孕(...),进攻不足,守城应该绰绰有余的,何况此前去郡内五县征兵的刘瑞三人也传来了消息,似乎不日即将顺利回归。
“即刻整顿兵马器械准备迎敌!另派人前往宛城传达消息,向主公求援。”
...
宛城之中,林立将宛城之事交由李严三人后,就决定即刻班师回上庸郡。如果张鲁只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