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六百零七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八)

[正文]第六百零七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八)

------------

第六百零七章抗战上海淞沪抗战

一营一连这一仗,虽然自身伤亡三十多人,可是击毙日军68人,击毁装甲车三辆,可谓大获全胜。

其它几条街道上日军的进攻,十九路军虽然打得艰苦,可也都将日军击退。

虽然,日本海军陆战队指挥官鲛岛具重大佐手里抓着一把好牌,三个大队的陆战队,加上军舰水兵,2700人,总人数跟156旅能动用的人员差不多,更别说装备的优势了。

但是,鲛岛具重投入第一波进攻的兵力,却仅仅只有第一大队的两个中队以及第2大队第5中队的一部,总兵力估计只有700人左右。第5中队就是首先在天通庵车站打响一二八事变第一枪的部队,不过这个中队还要负责保护在虹口公园一带的陆战队司令部,所以并不敢全力进攻。

这样,真正死打硬拼往前挤的,只有第一大队的两个中队。

参加进攻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可是鲛岛具重的分配却是,第一大队第1中队在天通庵路口、横滨路、东宝兴路方向进攻,第2中队在南面的虬江路进攻,两个中队被分割在将近两公里的正面,分几个路口进攻。

这样分散的进攻部署,还真是难为这些陆战队员了。

其实,日本陆战队员的战斗素质还真是不错。

当夜日军行动时,有英国记者在场,按照这位记者的说法,日军在陆战队司令部集合准备出发的时候,只闻兵器装备的碰撞声,上千号人居然无人说话,下级军官也不用呵斥,15分钟就迅速整队完毕出发。作为预备队的日军陆战队员黑灯瞎火的在北四川路待命,也是鸦雀无声,直到那个英国记者打开打火机点烟时,才发现成排的日军官兵就坐在离他几米远的路边。

战斗纪律如此严整,可以想见,这些陆战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一定非常扎实。

但是训练再好,用两个中队在巷战中去进攻两个营,还是兵力严重不足。

更何况,日本陆战队训练虽好,却没有多少实际战斗经验,更没有打过任何硬仗。海军陆战队最近一次实战,还是在甲午战争年代。

在有的路口,十九路军还习惯于把日军放近了打,这些陆战队员见对手没有开枪,全然不知必要的警戒,竟然肆无忌惮的靠近了中**队的街垒工事,当即遭到火力压制,糊里糊涂败退了下去。

首战失利,让鲛岛具重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知道他过分轻敌了,东北军并不能代表中**队的战斗力,东北军只是中**队的一部分。

鲛岛具重被迫调整部署,将作为预备队的第三大队两个中队增加上来,准备进行第二次攻击。

新调上来的第3大队第6中队,被分配去支援北面的第1大队第1中队,第7中队则被派到南面的广东路,支援第1大队第2中队。

鲛岛具重这个打法,真是四平八稳。四个中队,从北到南,一起往前平推,看着很稳,效果怎么样呢?还是那句话,打起来就知道了。

29日凌晨1点半,日军发起了第二轮进攻。

狭窄的弄堂,使得巷战的进攻方推进非常艰难。

北路日军2个中队,当面对手是第6团第2营。

2营营长吴康鉴是张君嵩的师弟,黄埔四期的。当年跟吴康鉴在同一队的,国民党这边有文强,红军那边,有此时鄂豫皖苏区的老大曾中生。

2营的阵地,离日军炮兵阵地最近,防御区域又靠近郊区,日军的火力相对容易发扬。在日军猛烈炮击和装甲车冲击下,上一轮战斗,2营第一线队伍死伤就比较大。

这一轮进攻,日军装甲车和步兵配合更加紧密,往往装甲车冲到,日军也跟着冲到。

整个十九路军对于打巷战,并没有多少经验,更没有多少研究,因此在和日军对抗中,一开始极少利用房屋的制高点,只是一味死守街垒,吃亏很大。

在日军猛攻之下,2营在马路上几乎无法立足,不得已,吴营长这才带着人马登楼上房,手榴弹机枪开始居高临下地往下招呼。日军闷着头正往前冲,还纳闷对方怎么没堵路呢,突然吃了这场从天降的“冰雹”,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甲壳虫的机枪只能往前,对付不了头上的敌人,只好拖着伤员匆匆退回。

吴康鉴尝到了甜头,立刻命令在周围民房上构筑机枪掩体,在街垒后只留下少量部队,主力都分散到各制高点。

不过,在东宝兴路方向,日军却已经成功地进抵淞沪铁路附近的东宝兴路克明路口,这也是日军自己划定的警备区的边界了,不过这路日军同样也无力发展战果了。

如果说北面的进攻差强人意,那么南面的战况对于日军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日本人的这幕惨剧发生在广东街方向。负责进攻这里的,是刚增援上来的陆战队高桥第3大队第7中队。

高桥大队来自佐世保镇守府,是最后一个到达上海的。28号上午才刚刚登陆,当天晚上就参加了进攻。第三大队根本来不及熟悉地形,对于自己的进攻地区,其实是两眼一摸黑,不熟啊。

一群在日本初进大城市都会晕头的日本农村兵,在异国他乡的大城市里更是犯晕。

一开始,日军装甲车用猛烈射击,压制住了中国守军1营2连的抵抗,一度完成了突破。但是2连的官兵此时对大甲壳虫已经有所了解了,采用杀虫第三招,集中几挺重机枪火力顽强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七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