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布局委员长真被冤枉了
心情焦虑的张学良不想再提日本人的事情,又把话题转到石友三的身上。
“对石友三决不能小觑,他和日本人也勾搭上了,据天津方面的情报,日本人送了石友三大批军火,我们现在奈何不了日本人,可绝不能放过石友三这个为虎作伥的叛徒。我同意霆午和孝侯的意见,从东北增兵,求人不如求己,关键时候,还是我们自己的人保靠,就按霆午的意思办,调辽宁的四个旅进关平叛,一定要宰了石友三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张学良这番话说的语气十分激愤,仿佛把对日本人的无奈和愤怒全部都撒在了石友三的身上。
见张作相和荣臻要出声阻止自己,张学良一摆手说:“就这么定了,这四个旅待平定了石友三后立刻返回东北原驻地。”
见张学良明显已经下定决心,张作相和荣臻再不好说话。
他们很了解张学良,只要他自己真正决定了什么事情,是没有人能让他回心转意的。如果说张学良什么地方最像张作霖,那就是这一点了。只不过,极为聪慧的张作霖做出的决定,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而张学良的决定中,轻率冲动的成分往往要大一些。
当然,也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劝说得了张学良,可是这样的人是极为稀少,现今要说有人能劝说张学良,那也只有一人有这个能力,那就是这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赵一荻赵四小姐了。
赵一荻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其父赵庆华是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历任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曾任东三省外交顾问,并官至交通次长,为人耿介不阿,为官清廉。1928年赵一荻与张学良相识于天津,29年3月私奔沈阳,赵跪求张妻于凤至接纳,并许诺终生不要名分。于凤至无奈,只好应允,后一直以秘书身份伴张。张学良染病后,一直由她陪伴。
今天因为知道这些人要和张学良谈论重要事情,赵一荻已经避开。而且这个赵四小姐也绝不会为了他向张学良分说这件事,这个赵四小姐虽然非常得张学良宠爱,可却很有分寸,从不会在政事上为任何人关说。
想到这里,荣臻不由得神色黯然。
“洪主任。给蒋委员长去电,请中央军做好准备,一旦石友三公然反叛,就和东北军联合夹击石逆;另外,再请蒋委员长命令徐永昌和宋哲元、孙殿英部出兵共同剿逆。带我们讨逆大军集结完毕后,如果石逆畏惧,不敢作乱,我们就武力将其缴械,在不留着个祸害。”
完这些,身体虚弱的张学良仿佛耗尽了体力,脸色苍白,十分疲惫地歪靠在床头。
众人知道这是张学良的烟瘾又犯了,再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除了洪钫,其他人都起身告辞。
众人出去后,洪钫急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银盒,从里面取出一根特制的香烟递给张学良。张学良急忙叼在嘴上,在洪钫手中燃着的打火机上点燃,深吸一口后,闭上眼睛靠在床头,许久才吐出一口烟来。
张学良很早就染上吸大烟的恶习,后来几次想戒掉都没有成功,不过现在他要注意身份,再吸大烟十分不雅,于是改为吸这种“特制的香烟”。
一支烟吸完,张学良精神振奋了许多,又闭着眼休息了片刻后才坐起身,对侍立一旁的洪钫道:“给沈阳荣参谋长去电。”
张学良这话吓了洪钫一跳,荣臻明明刚刚离开这间病房,今晚回沈阳也要明日才能到,张学良给荣臻的电报竟然要发到沈阳?难道是张学良刚才的烟吸多了?
洪钫迟疑了一下,小心地问:“副司令,荣参谋长不会走远,我派人去喊他回来?”
张学良脸色忧郁地摆摆手说:“不必,我们东北军的中下级军官不乏性情刚烈之人,仅凭荣参谋长的几句话恐怕压不住他们,我给他一封电报,他也好有个凭证。”
洪钫这才明白,感情不是张学良因为吸食这种参有吗啡的香烟过于亢奋,忘记了荣臻刚刚离开,而是怕荣臻压不住在沈阳的东北军官兵,和日本关东军冲突起来,他这是要给荣臻一封类似于手谕的电报,让荣臻压著那些东北军的悍将们。
洪钫急忙拿出纸笔,做好准备记录。
“荣臻吾兄: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张学良。鱼。子。秘印。另告荣臻,事情紧急时,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可收缴北大营驻军武器,存于库房。”
记录完张学良口述的洪钫转身要去发电,可又被张学良喊住。
张学良犹豫半晌,最后低声对洪钫说:“给戴雨农去电,告知阎锡山即将离大连返晋,如有需要,可在天津找王霆午接洽。还有,把阎锡山要回晋的消息再告诉文戈。”
当宋哲武拿到王叙的军事情报局的人截获的这封《鱼电》时,不禁愕然,久久无语。
宋哲武认为,两国交战是大事,不轻启战端,慎重、冷静地处理日方的挑衅是必要的,但是,慎重、冷静不等于完全放弃有理、有节的抵抗。以忍让求息事,完全放弃抵抗,将会助长敌人的气焰与野心。
张学良的《鱼电》虽然是针对小规模冲突而言,以为日本人还是像以往那样,制造事端后讨要好处罢了,他完全没有想到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