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合纵连横>417.第417章 战事瞬息生变

张仪问起了渑池之战的情形,樗里疾不由得皱紧了眉头,他看了一眼君兄赢驷,询问他如何回答张仪。

赢驷脸上阴沉沉的,不苟言笑,他此刻有心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一些,但当着自己弟弟的面,又舍不得丢脸面。

因为,当初御前会议讨论渑池之战时,樗里疾就主张暂且休兵,是主和派。而赢驷自己则听闻苏秦耽于享乐,加之他本人又愤恨韩国的首鼠两端,所以不顾风险地贸然发动了攻韩战争。

而事实证明,樗里疾的意见是对的,如今渑池一役,秦国遇到的紧急状况,远甚于之前的安邑,危急四伏,大有连函谷关都不保的趋势。

赢驷闭口不言,摆明了态度要樗里疾告诉张仪,而樗里疾心中对自己的这位君兄很有意见。不仅是他不听劝告,兵出渑池的事,还有在张仪的任用问题上,当初如果他能减少怀疑,果断任用,说不定张仪早对渑池之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因为赢驷的固执,樗里疾、高胜等人费了很大的周折,促张仪的原夫人东归,又迎娶了秦国宗室女子,才让君兄赢驷彻底对人家放心。可是此时渑池之战已经到了十分危急关头。

今晚兄弟二人不顾深夜,一个国君,一个执政大臣,屈尊降贵,亲自前来张仪之处问计,不也很没面子吗?这又是何苦来着!

想想这两个月中的不愉快情形,樗里疾真想彻底放手不管,任由君兄赢驷去收拾残局。然而,细想一下,又于心不忍。出于亲情,以及对秦国国事的关心,他只得替君兄扛了下来。

张仪其实已经从秦君赢驷和樗里疾的神色和简单言谈中看出了问题,他沉住了气,静听着樗里疾详细地讲出了秦军的困境。

原来,一个多月前,在御前会议之后,秦国就紧急调集了十五万大军,按照预定的计划,分三路围攻韩国的渑池地区。

攻韩之战由司马错做主将,他从中路发动了对韩国渑池城的进攻。与此同时,公孙延率军攻打渑池的右翼焦阳城,纪奋率军进击渑池的左翼上官城。

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一出函谷关,就如同下山的猛虎,扑向了韩国的渑池地区。

果然不出所料,战役的初期进展得十分顺利,司马错在五日之内就拿下了渑池城,公孙延在随后攻占了焦阳城,只有纪奋所进攻的上官城,由于城内的韩国军民,团结一心,拼死抵挡,竟然坚守了近一个月。

其间,为了支援纪奋,司马错调集右路和中路的部队,增援左翼的纪奋,在上官城下集结了近八万多的秦国部队,日夜强弓硬弩,射向上官城的城头,上官城中几乎连一片完整的屋瓦都没剩下,但是就是拒不投降。

上官城地处在渑池的北侧,依山而建,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守军将领名叫李起,他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守住了上官城的东、南两处入口。秦军尽管人多,但是面对狭窄的入口,人数虽众,但是却施展不开。

李起又和军民以水浇过了上官城城墙的外立面,在冬天,城墙外面马上就结上了一层薄冰,十分光滑。秦军的云梯、绞车、抓钩等攻城器具都无从着力,韩国守军一阵箭雨就将攻城的秦军给封挡了回去。

而且,由于秦军攻城心切,前期将大量的弩箭射到了上官城中,上官城守军最不缺的就是箭和弩,所以秦军竟至于干瞪着眼,一筹莫展。

上官城久攻不下,秦国的大军就不能越过渑池,向韩国的腹地发动更深入的进攻,因为如同芒刺在背,后方留下一个不易拔出的“钉子”,说不定会演变为一溃千里的败局。

前方战事陷入胶着,公孙延幸灾乐祸,给秦君赢驷秘密上书,指责主将司马错未能采取雷霆万钧的突然袭击,才导致上官城韩军的负隅顽抗。

而司马错也从朝廷中的亲近大臣口中,得知了公孙延的秘密上奏一事,他勃然大怒,也上书秦君赢驷,数落公孙延心胸狭窄,不能配合行动,与自己处处掣肘,分明是对秦不忠,怀有二心。

秦君赢驷接到公孙延的密奏,还未想明白该如何处理,紧接着就又收到了司马错的奏折,他当时就心中特别不快,对他们二人十分不满。

然而,十几万大军在外,两位将军又都是带兵之人,赢驷顾及战事和二位将领的情绪,只能打碎了牙吞到自己的肚子里,敢怒不敢明言。

赢驷心中着急,于是叫来弟弟樗里疾,将两份奏折摆在了他的面前,问道:“疾弟,你怎么看,我该如何处置呢?”

樗里疾把两份奏折认真地看了几遍,他也为秦军发愁,俗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二人之间偏袒哪一位都不好。

到这个时候,樗里疾才突然明白自己当初心里的隐忧是什么,御前会议时,他仍不十分清楚,两份奏折同时拿在手中,他恍然大悟。

樗里疾所忧者,正是公孙延和司马错两位将军的争斗。二人之间的争先恐后,在战况顺利时,固然可以激励士气,攻城略地。

可是,当战况不顺时,二将之间的冲突却恰恰造成相互掣肘,相互推诿,使战局向着更为不利的方向发展。

凡是如果只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只盯着好的一面,而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缺乏预见,极有可能会吃大亏,甚至是导致局面不可收拾,一败涂地。

秦君赢驷所犯的错误正在于此,樗里疾也被他的绝对自信给“传染”,没有想到在战事不顺时可能出现的


状态提示:417.第417章 战事瞬息生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