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魏卬本心是根本再不参与朝廷的任何军机,可是,耐不住嬴驷的盛情和厚礼,只得答应下参议军机之事。
他想:“反正就是动一动嘴皮子而已,不用实质地参与军事,而且有言在先,特别地强调可能说错了话,请国君别怪罪自己。”
“应该不会有什么纰漏吧?”魏卬心中有点忐忑,但很快就给自己吃了颗定心丸,让自己踏实下来。秦君百般尊崇之下,魏卬哪里还会想到可能的不利因素。
嬴驷说道:“老将军放心,我不会责怪于你的。只是您戎马一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在仍然是我秦国的一大财富,浪费了岂不可惜。”
魏卬脸上微笑着,轻轻地摇了摇头,示意国君过奖了自己。
嬴驷观察着魏卬的表情,见他含着笑意,心情不错,于是决定向他请教一个眼下面临的难题。
嬴驷说道:“唉,寡人目前正面临着一个选择,想向老将军求教,老将军千万莫怪我太急切,还没来得及为您庆功,就再次打扰您。”
魏卬看嬴驷的神情,感觉他确实遇到了困难,出于好心,说道:“君上有什么难题尽管开口便是,老臣能帮上什么忙尽力而为,只要不是再次披甲上阵就行。”
嬴驷满脸忧愁地说:“就在老将军率军出击义渠的那段时间,在朝廷上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公孙衍建议出兵攻打魏国,继续扩大去年取得的战果,而寡人的弟弟樗里疾却主张兵出武关,灭一灭楚国近年来的嚣张气焰。他说,如果任由楚威王兵势发展,中原诸侯都会折服于他,我们秦国限于被动之中。”
魏卬一听,又是军机大事,有些不快,可是自己话已经说出去了,要知无不言,所以也不得不帮着嬴驷想主意。
魏卬觉得这两者之间确实都各有利弊:如果击魏,可以趁魏国元气未复,扩大战果,夺取更多的地盘;如果击楚,则能消除楚威王的威胁,树立秦国在诸侯中的威信。
以秦国目前的实力,两线作战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者只能取其一。
魏卬毕竟是魏国的宗室公子出身,而且历经磨难,与一双儿女团聚,当年对魏王的怨恨已经烟消云散。从感情上来说,他可不愿意秦国攻打魏国。那么,就只能选择击楚了。
魏卬想清楚后,就对嬴驷说:“君上的问题确实难住了老臣,这二者还真难取舍。以老臣之见,从紧急程度上衡量,当下出兵攻楚可能更有利一些,因为楚国近年来势头太猛,不断扩张领土。如果放任不管,韩、魏两家恐怕只有向楚国俯首称臣了。”
嬴驷听后,觉得魏卬的分析十分有道理,颔首赞许。
秦君的仪仗队和辇车,不知不觉就到了咸阳城的北门,后面紧跟着成片成片的威风凛凛的秦军。
进到城中,秦君嬴驷携着魏卬的手,出了马车,他们站在车帐前,向咸阳城里的老百姓挥手致意。
魏卬出来后才发现,咸阳城的两侧街道早已是人山人海,老百姓全家老少都倾巢而出,拥挤在马路边上,迎接秦国大军的凯旋归来。他们不断地欢呼“万岁”,声音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
秦国的兵士们也都兴高采烈,纷纷挥手应和,整个咸阳城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秦君嬴驷和魏卬奔咸阳宫而来,一路上辇车因为要从人群中穿过,加之秦君嬴驷也想多显一会儿威风,所以行进特别缓慢,一直用了近两个多时辰才到达宫前。
还未进入宫门,魏卬就看到由宫外到宫内,由南向北的直道两旁站着两排威风八面的御林军,他们人人手执画戟,表情庄严肃穆,英姿勃发。
这种大场面在咸阳城内很少看到,每年国君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才可能出现。现在,用在了魏卬身上,嬴驷用心不可谓不诚。
嬴驷还拉着魏卬的手从咸阳宫的正门进入,魏卬坚决不从,因为那里只有国君和国君夫人,以及太后才能通过,其他人从正门过,按律当斩。
因此魏卬哪能破坏规矩,他停下了脚步,转而从大臣进宫的侧门进宫,嬴驷哪里肯从。他一把将魏卬拉住,说道:“寡人正想让老将军检阅一下仪仗队,你躲得个什么劲儿,来吧,寡人可不怪你僭越。”
魏卬挣扎着执意要走侧门,他说道:“老臣立了点小功,哪敢当此大礼。况且即便有功劳,也不能坏了国家的规矩。”
嬴驷可不那么想,他回道:“国家的规矩是君主制定的,寡人要改,别人也管不着,老将军就别推辞啦。”说着,他强挽着魏卬,将他扯到正门口,拉着他的手一同往前走。
两侧肃立的御林军士兵们看到国君竟然携手魏卬,让他走正门,无人不觉得魏卬实在是荣宠至极,无以复加了。
不过,也有那些考虑事情较深入的士兵认为这件事毕竟有些不妥,因为魏卬既然都能走咸阳宫正门了,那不正意味着他功高震主了吗?此事非同小可,魏卬其实应该谦虚一些才对。
可是他们不知道,实情是魏卬根本拗不过嬴驷,也是被迫无奈才这样做的,他的内心何尝不是惴惴不安的。
秦君挽着魏卬的手直入咸阳宫的正殿,魏卬到了那里,发现已经摆好了近百个坐席,席上设了几案,上面又摆上了酒菜。一口硕大的铜樽,放在大殿中央,里面灌满了酒,香气四溢。铜樽的后面又摆着七个大鼎,象征着嬴驷的君权。
其实当时齐国、楚国、魏国都在大殿摆上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