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指导大伯和三叔在自家地里盖上了蔬菜大棚。因为,家里院子比较大,母亲王氏便在自家院子里盖了一个蔬菜大棚。再说她们家也没地。燕氏姐妹身上的毒,经过蓝衣和林芝的调理,已经基本上痊愈了。两姐妹从小练武出身,干起农活来也是相当卖力。
村里的人都很好奇,不明白蓝家又在弄什么新鲜玩意儿。也有几户关系不错的,像邻居张婶也学着弄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大棚。待大棚里的地整理好后,蓝家以及张婶都种上了各种绿色蔬菜。
蓝衣也曾动员过村里的村民一起种大棚蔬菜。只是除了邻居张婶,没有一家人肯响应。大家依然像每年一样在地里种上冬小麦。认为大冬天怎么可能种出夏天的蔬菜。简直是异想天开,就算弄上那个什么棚子也不见得能种得出来。
因为,种大棚蔬菜,首先得盖大棚,买油布。那不得花钱呀?何况还得花时间盖大棚。不像种小麦,直接犁一下地,撒上种子就得了。这就是人们心里的小九九,账算的一个比一个精。又想巧又想好,还想买个老牛不吃草。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不想付出又哪来的收获?
此时天气已经变得越来越凉了。树上的叶子都快掉光了,光秃秃的树枝上,残留着零星的几片不肯认命的叶子,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母亲王氏早早便把给奶奶做好的棉衣,让蓝衣送到了大伯家。
三婶的一对小宝贝蓝誉、蓝雪都会笑了,长得白白胖胖的,特别讨人喜欢。蓝衣和林诚经常去看两个孩子,一呆就是大半天。时间如河水般潺潺的流走了。
林朗已经催过林诚两次了,可是林诚总是说再呆几天,就几天。其实,他是想陪妹妹一起过完生日再走。因为,林诚不知道这次离开,得等多久才能有机会再来大王庄。蓝衣也很舍不得,这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表哥离开。
这天一早,鸡叫三遍的时候。太阳才慢悠悠的从半山腰升了起来。大王庄的村子外来了两辆车,车夫驾着马车一直走到蓝衣大伯家门口,赶车的车夫嘴里喊了一声“吁…”,一拉马的缰绳,马车这才停了下来。
从车上下来一个身穿绸布衣服的老太太。后面跟着下来一个中年妇人。接着是他的一双儿女。第二辆马车上下来,两个丫鬟婆子。
只见老太太一身酱紫色的绸布衣裳,头发上抹了不少的桂花油。头发锃亮锃亮,一头黑发里面还掺杂着少许的银丝。神色倒也精神。她抬头看了一眼翻盖一新的蓝家老宅子。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
多少年没回来了,乡下变化可真大。看来大哥和二哥家的生活条件都变好了。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回来乡下养老也不错!
这时,后面的儿媳妇和孙女赶紧走上前来。搀扶住这位老太太。她的儿媳妇大约有三十多出头的样子。收拾的很利索,穿了一件桃红色的夹袄。下面穿着一条绿绒布的百折裙。脸上有一丝丝的疲惫。
孙女顶多超不过十四岁,穿了一身粉色的衣裙。外面系了一个紫色的斗篷,长相甜美。后面跟上来的孙子大约十七八岁的年纪,穿了一身青色的锦袍。面白如玉,要不是看上去气色有些虚浮,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少年郎。
这时,大伯娘走了出来,抬眼看到门前的一伙儿人,一下子愣住了。看了半天,这才试探的开口说道:“这不是姑奶奶吗?您怎么到乡下来了?”心想:这多少年都不来往的亲戚,今天怎么就上门来了。
来的这个老太太正是蓝衣爷爷的亲妹妹,早年间给赵家做了童养媳的蓝凤婷老太太。这里且叫老姑奶奶吧!这位老姑奶奶和小姑蓝志萍一样,都是做了人家的童养媳。
不得不说,这蓝家的女儿,一个比一个命好。虽说当了人家的童养媳,可都是旺夫命。而且肚子也争气,成亲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一下子就把当家主母的位子给坐稳了。
“哟!你是大桥媳妇儿吧!跟小时候长得一样,这么多年了,模样也没多大变化。(大伯娘是奶奶的亲侄女,所以老姑奶奶认得对方。)难得你还认得我,我老婆子在城里住腻歪了。这不就想到乡下来走走亲戚。”
“既然都来了,那就快请进吧!您提前也没说一声,我们也好准备一下。家里有点乱,您老可别嫌弃。”大伯娘说着话,赶紧把对方几人让进了家里。车夫结完账,便赶着马车离开了。
后面的两个丫鬟婆子,赶紧把车上的大包小包拎了出来。跟着前面的主子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大伯家。
“娘,你看谁来了?咱家来稀客了!”大伯娘撩帘进屋,笑着跟蓝奶奶说道。蓝奶奶抬起头看到进来的蓝凤婷老姑奶奶。半天才说道:“你是凤婷,小姑子?”
“可不就是我,这么多年没见,难得大嫂还认得我。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咱们都老了!”老姑奶奶转身对儿媳妇和孙子孙女说道:“玉环(儿媳儿)快来见过舅母、飞扬、媛媛快来见过你们舅奶奶!”
老姑奶奶的儿媳妇张玉环,以及赵飞场和赵媛媛兄妹上前见礼。蓝奶奶赶紧说道:“行了,行了,都是自家人,哪那么客气!快坐,快坐。小姑子这么多年没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真不容易。
老大媳妇,你赶紧通知老二家的,老三家的一声。别忘了通知一下隔壁的二房一家人!”大伯娘应了一声是,这才退了出去。
老姑奶奶坐在蓝奶奶的床边,喝着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