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骁率军,由杜基西部,一直败退到杜基和宁南的交界处,双方之间的战争又退回到了原点。
不同的是,宁南军依旧兵强马壮,仍号称有百万之众,而风军这边,北方集团军全军覆没,只剩下第九、第十和第十二军团。
在石骁看来,宁南军一定会趁机来攻,撕开己方的防线,从杜基退回到宁南本土。他已经做好了率领三个军团回撤风国的准备,承认己方在杜基的全面战败。
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宁南军并没有乘胜来攻。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先被上官秀派过来的贞郡军第一军团和金斯克城邦军已抵达杜基附近,来势汹汹,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攻入杜基境内,在宁南军的侧翼给予致命一击。
另一个原因是,风国第十五军团,也就是贞郡军第三军团在宁南军后方的牵制。
以胡冲为首的贞郡军第三军团,始终没有和风军主力汇合到一起,风军主力在杜基西部作战,而胡冲一部则一直在杜基东部作战,双方之间也没什么接触。
风军主力在杜基西部战败后,胡冲一部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在宁南军后方的活动越发猖獗,今天东打一枪,明日西放一炮,扰得宁南军后方不得安宁。
也正是因为有胡冲一部在宁南军背后做牵制,宁南军才始终无法在正面战场上集中全力。
对胡冲一部,辛继瑶早已是恨之入骨,趁着风军主力战败的空档,她集结三个精锐军团,进入杜基东部,合力围剿胡冲一部。
宁南军的三个精锐军团来势汹汹,胡冲一部自然无法与之做正面抗衡。这个时候,胡冲出人意料又胆大至极的选择了化整为零的战术,以连和营为单位,把整支军团拆散开。
如此一来,第三军团根本没有主力部队,想围剿它,也根本找不到它。宁南军的三个军团,就如同握起来的拳头,卯足全力的一拳打过来,结果却打在了棉花上,不疼不痒。
胡冲之所以敢这么做,他借用了两个优势,其一,是暗旗探子的优势。
暗旗探子以猎鹰传书的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快速又精确,所以,第三军团看似被拆散开了,实则它还是一个整体,胡冲能准确地掌握到己方每一个营,甚至每一个连所在的具体位置,从而进行统一的调度。
其二,他是借助了杜基当地人反抗宁南人,支持风人的优势。在当地人的配合下,化整为零的小股风军能很好的隐藏起来,躲避开宁南军主力军团的追剿,同时还能对小股的宁南军做出有效的反击。
胡冲现在运用的战术,在任何一本兵书战策中都早不到前例,第三军团的将士根本不与宁南军做正面交锋,如同一群老鼠似的,在杜基的东部四处乱窜,只要抓住机会,便偷袭敌后,截击宁南军的后勤补给。
宁南军的三个军团,在杜基东部四处围剿胡冲一部,结果一场交锋都没打上,反而后勤补给接连受袭,全军的给养陷入困境。宁南军方面也不是没有做出应对之策,留下一个军团,固守后方补给,另外两个军团,分头出击,一个挺近杜基的东北部,一个挺近杜基的东南部。
见到对方进行了分兵作战,胡冲立刻集结第三军团全体将士,神出鬼没的出现在宁南军后方固守军团的驻地附近,对其展开了猛攻。
宁南人是真的被胡冲一部的游击战打得不胜其烦,以前胡冲一部是整个军团的打游击,现在是化整为零的打游击,反正不管是整个军团聚在一起还是化整为零,它都是在打游击战,就是不与宁南人正面交锋。
因为胡冲的统兵特点,让宁南人渐渐忘了,胡冲一部并不是不能打正面战争,这支军团虽然挂着第十五军团的番号,但它还有另外一个番号,贞郡军第三军团,是那个在正面战场上就从未怕过任何敌人的贞郡军。
胡冲的第三军团强攻宁南军一个军团的驻地,双方的兵力是一比一,旗鼓相当,但宁南军有营防做依托,处于绝对的地利优势,但主攻一方的第三军团,只一轮猛攻,就撕开了宁南军的防线。
前军冲锋的部队,如同一把利剑,深深插入宁南军的营地内部。虽然只有一处防线被撕开,但对双方的士气却造成极大的影响。
宁南军军心大乱,反观风军,士气大涨,接下来,宁南军的防线接连被风军击穿,到最后,整体防线都快被打成了筛子。
在取胜无望,坚守只能是坐以待毙的情况下,宁南军主帅无奈地选择弃守营地,全军撤退。
双方的交战总共才三个多时辰,便以宁南军的大败而告终。营地里囤积的三个军团的物质,被风军的一把大火,化为一炬。
这一场交战,宁南军损失的兵力并不多,固守军团的主力仍在,但关键是三个军团的后勤补给都被打没了。
此战过后,宁南军再不敢分兵作战,也再不敢贸然出击,三个军团驻扎一地,坚守不出。
在杜基东部战场上,胡冲作战诡诈多变、飘逸难测的风格,展现无遗,硬是以一个军团的兵力,逼着宁南军三个军团闭门不出,不敢踏出营地一步。
胆大又心细,且出人意料,利用自己手中所能掌握的一切优势,来因地制宜的制定战术,这就是胡冲作战的特点。
看胡冲打仗,看不出来具体的章法,但若仔细研究的话,便会发现,他所有战术的核心思想,都在兵书战策里,‘兵者诡道’,‘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