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帝师>第七十四章

归乡省亲之前,杨瓒未曾置办宅院。|此番匆忙回京,又没有杨氏族人相伴,只得继续借助长安伯府。

马车穿过城门,哒哒的马蹄声渐被人声掩盖。

越向前行,熙攘声越大,愈发显得嘈杂。

杨瓒推开车窗,发现街两旁摆开众多摊位,各色人等忙碌其间。有粗布短袄的小贩,也有穿绢布袍、戴无顶帽的商人,还有老少匠人,都忙着撑起木杆,拉开长绳,铺开木板。

摊位前摆着大小不等的木箱,少数摊开,多数紧闭。木箱旁边,各有细木锦缎,粗细不一的蜡烛。

“这是什么缘故?”

杨瓒看得好奇,不免开口询问。

按照农历,现下是正月初七,不该安居家中,同亲人团聚?这番忙碌景象,实在令人费解。

“再过几日便是上元节。”

听到杨瓒疑问,顾卿拉住缰绳,减缓行速,靠近车窗,道:“每逢上元佳节,京城都要开灯市。这里靠近外城门,再向里走,更加热闹。”

“这些商人和匠人都是京城人?”

“多数从外地来。”顾卿举起马鞭,指向几名满脸络腮胡,装束有些奇怪的商人道,“那几名夷人,去年也曾来此。”

“去年?”杨瓒咋舌,“顾千户都还记得?”

“自然。”

顾卿点头,微掀唇角,笑道:“比起我朝匠人,夷人工匠手艺粗陋,做出的花样还算新奇。杨侍读有意,待赏灯之日,可前来有一观。”

上元节,杨瓒听着耳生。换成元宵节,便恍然大悟。

元宵佳节,是华夏的传统节日。自秦开始,历经两汉,发展到唐宋,已十分兴盛。节日期间必要赏灯,女子当结伴出行。兴致所至,文人-骚-客亦要吟诗填词。灯市之中,虽无-爆-竹声声,热闹却不下除夕。

至元时,庆贺被短暂取消,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参仿宋制,恢复传统。诏令全国,每逢佳节,各府州县不可拘束百姓,官员当与民同乐。

“自太宗皇帝迁都,东安门处即有灯市,至今已近百年。”

见杨瓒感兴趣,顾卿干脆令校尉驱车,取道东安门。

此时,东安门迤北大街已汇聚来自各地的商贩和匠人,支起棚架,高挂彩灯,更有匠人当场制作彩灯,吸引过路百姓购买。加上穿梭在摊位间的货郎,在街边支起的吃食摊子,可以想见,入夜之后,整条长街将是何等热闹。

“上元节当日,东安门不宵禁,正阳门,崇文门等俱不关闭。”

“不宵禁?”

“自古有言,提彩灯绕街长行,可走百病。”

听“古人”讲“古”,委实有些奇怪。杨瓒控制住嘴角,尽量不要上翘。

“杨侍读为何发笑?”

“啊?”杨瓒摸摸嘴角,无语的看向顾卿,感觉需要这般敏锐?

顾千户点头,需要。

杨侍读无语。

和锦衣卫相处,当真压力不小。将来搭伙过日子,想藏个私房钱都不可能。

搭伙过日子?

怎么会想到这个?

杨瓒猛的一愣,用力咬住腮帮,不敢看顾卿,只能瞪着车窗,似有深仇大恨。

顾卿看着杨瓒,眼中难得闪过疑惑。杨侍读的心思,有时摆在脸上,有时的确难猜。

正月十五过后,京城恢复宵禁,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役恢复巡逻。到正月十七,制灯匠人和商贩才会到顺天府开具路引,交出部分税银,启程返乡。

“奸宦小人!谗-佞-之徒!”

骂得不过瘾,有人大笔一挥,奏疏之上赫然有了“八虎”二字。

该说历史偶然,还是时代必然?

知道此事,杨瓒愣了许久,顿感不可思议。

论理,刘瑾被压制,能发挥的“光热”有限,张永谷大用等也没做太出格的事,不该被骂得这么厉害。

可谁让他们是宦官,还是天子身边的宦官?

作为同被指桑骂槐,各种挑刺之人,杨侍读难免生出一丝同情。

“人生无奈啊。”

发出这声感叹,杨瓒递出腰牌,迈步走进宫门。

彼时,两班文武多数到齐,正候在御阶之下,等着御驾到来。杨瓒左右看看,发现谢丕顾晣臣就在不远处,就要提步前行,至少也该打个招呼。

刚走出两步,身后既有响鞭。

群臣登时一静,衣袖-摩-擦-间,文武分立,按照品级列班。

西角门不比奉天殿,并无多少落脚处。队末的几名言官,几乎是挤在一起,才勉强站在门内。

朱厚照没有乘御辇,一身明-黄-色-盘龙服,头戴金翼善冠,腰束玉带,脚蹬龙靴,板着脸,大步流星走进殿内。

“跪!”

天子高坐龙椅,中官的声音在殿内回响。

听着有些耳生,不似张永谷大用熟悉。

杨瓒跪拜起身,抬头上望。看不清五官,高矮胖瘦倒是有些熟悉。

刘瑾?

只看身形,杨瓒不敢十分确定。

微微眯眼,假如真是刘瑾,要解决的麻烦,怕会多上几件。

刘瑾不是第一次随朱厚照上朝。

自调入司礼监,在王岳戴义两尊大佛的“压迫”下,刘公公走路都要踮起脚尖。万事小心,仍被抓住把柄,狠狠收拾两顿。

司礼监收拾人,面上压根看不出伤痕,却能让受罚之人生不如死,恨不能早早去见阎王。

身为少丞,刘瑾必到司礼监轮值。

每到轮值日,刘公公都是青着脸进去,白着脸出来。见到朱厚照,还要陪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