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怎样整编地部,陈去华和其余的将官都有些发愁。t天部的将官都希望往自己营里编最好的人。但是如何才能让众人都满意这可就没谱了。将官们都知道在里藏着十万地部士兵的履历,可是十万人的履历文书,一共有几百斤,搬到神武大营来就要好几大车。更何况是查询履历对整编地部也没有帮助,履历上也不会写此人身高几何臂长多少目力好否,因此查看履历这条路根本就行不通。
接着又有人提出,考校加整编,也就是说,以轻军和斥候所在营为例,就用苏简的方法,命新兵们跑圈,能够跑进一柱香的就招进来。有听者马上反对,说,如果哪个新兵既善跑、又善射、又善骑、又善兵械,那怎么办呢?毕竟能跑圈的人不少,不能都去做了轻军吧。
苏简听了之后,出了一个主意。她建议对于需要特殊身体条件的兵种,由现有的老兵对地部新兵进行考校,符合条件者录取。例如弩机手,臂力要好,视力要能够及远。弓箭手在这方面的要求则略低。因此,可以要求自认为符合弩机手条件的地部新兵自己报名,由林字营的老兵对报名者进行考核,符合条件者,可以作为弩机手进行专门训练。不符合条件的,则作为弓箭手,除拉弓射箭以外,还练习其他技能。
苏简还说,如果真的出现啥条件都符合,啥营都想要的“完美”新兵,就要看天部老兵怎么能够“争取”到他了。进哪个营总要以新兵的“个人意愿”为主,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吧,至于怎样争取新兵的“个人意愿”,那就要看天部老兵各显神通了。
对于这个建议,陈去华等人都颇为赞同,陈去华则建议扩大兵种的范围,尽量能让需要特殊才能的兵种,例如工程兵、器械兵等等都能选取最为适合的人才。于是苏简就提议干脆将天部各营的老兵来个“招兵会”。由负责各个兵种的老兵负责向地部新兵宣讲自己这个兵种的优点和要求,要求新兵向感兴趣的兵种自由报名,报名后由天部老兵当场测试,合格者录取,招满为止,未达到条件者或是没赶上的可以报名其他的兵种。
陈去华与木清寒商议之后,觉得这个法子虽然“新”,可是应当会有效。至于这法子是否过于“新”,倒也没人会轻易说嘴,因为天地二部合并本就是本朝从来没有过的事。
这个消息一出,原天部几乎就炸了锅,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要知道这些老兵都非常了解,“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般浅显直白的道理,苏简通过“长跑互助小队”认识的几个特殊兵种人士都纷纷向苏简表示,盼望招点“靠谱”的新人已经盼了很久了。苏简实在忍不住,就提醒他们,一定要强调自己这个兵种的“好处”,因为各个兵种都在争夺地部先天条件好的新兵,这次招兵又首先以士兵的“志愿”为主,因此宣传攻势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在筹备招兵会之时,原征和庾信这样通晓文字的将官成了香饽饽。他们被请去书写各种各样的标语横幅,或者去充当“书记员”,以便在招来地部新兵的时候,登记他们所属的营次和编号。
也是因为地部整编时间紧任务重,招兵会经过简单的筹备之后,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不少天部老兵热情洋溢地向新兵们介绍各兵种的特点与优点,见到些“优质”的地部新兵,还有些分属不同大营的老兵争先恐后地上前相争。那情形,实在像极了学生时代每年开学时各个社团争抢新生的样子,只是人数实在太多,整个神武大营的校场上,东一堆、西一撮,满满当当的都是人。
苏简陪了陈去华,在热火朝天的神武大营里来回巡视,在一个角落里的招兵“摊位”跟前停住了脚,只见这里打出的横幅是“成为炊事兵,大饼管够吃!”笔迹歪歪扭扭,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苏简笑得直打跌,直嚷嚷“太有才”,而陈去华也不禁莞尔。
这时候,一名身材魁梧的地部士兵扯了扯苏简的袖子,问道:“这位长官,能不能帮俺解说解说,这上面是什么字?”苏简有些诧异,看了看那士兵,把横幅上的字念了一遍,然后说:“这位小哥?是不是不识字?”
那名地部士兵,嘿嘿一笑,说:“俺家没钱,没学上,不识字。”
苏简问:“你叫什么?今年多大?在地部多久了?”
那名地部士兵回答道:“回长官话,俺是城东五里坊路木匠家的小二,今年十七,在地部已经两个冬闲了。”苏简知道地部士兵大多出身农家,在农忙时务农,而农闲时集中到大营训练,挣两个军饷,因近年来久无战事,贫家倒是都愿意将子弟送到地部来,有两个外快,对外说吃军粮的也多些体面。
说着,那路小二,舔了舔嘴唇,就要朝那炊事兵的招兵摊位走过去。陈去华不禁“咦”了一声,将他叫住,问:“路小二,你家中营生既是木匠,为何不去器械营那里看看,反而非要来做这炊事兵呢?”
那路小二看上去憨憨的,听了问话,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俺爹那个手艺,俺学不来,打小俺爹就骂俺,俺吓怕了,就越想学越学不来。”说着挠挠后脑,道:“倒是家中做饭烙大饼,俺打小就喜欢。”
陈去华无语了片刻,问:“如果你真的去了做炊事兵,晋升会很慢。一直做个炊事兵,你乐意吗?”
路小二笑着说:“长官,小二也做不来什么大事儿,就想着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