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我哥是诸葛亮>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唐的反击(二)

对于曹操的疑问,曹植说道:“父亲说的是。 我分析了他们的用意。应该有两个。

其一,就是他们的确是要报复倭寇,这也是咱们的想法,倭寇实在是太可恶了。其二,是他们想检验和锻炼他们的军队的战斗力,达到练兵的目的,并从中总结与倭寇作战的经验。我仔细想过了,这件事对于咱们没有什么损失,可以一试。具体的理由是:

其一,他们出兵无论胜败,对于大汉没有任何影响,胜了咱们平白捡个朝鲜。败了是他们自找的,活该。

其二,他们出兵的兵力一共36000人,加上后勤保障人员,一共不过5万人,又远离后方,对咱们构不成任何威胁。

其三,咱们将来迟早与大唐一战,这次咱们与大唐一起配合作战,便于了解唐军的实力和作战特点。

当然,这只是孩儿的浅见,一切还由父亲定夺。”

曹植之所以赞成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对于他自己十分有利,事情成了,可以增加他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不成也无所谓,同样可以告诫曹丕,自己有大唐这个强援,让曹丕行事有所顾忌。

曹操说道:“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我再与大臣们商量一下。你先回去看望你母亲吧。”

曹植出了相府,径自回家。

曹丕听说了这件事情,感到对自己不利,他觉得应该反对,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自从大唐横空出世以后,因为曹静的关系,曹植与大唐走动频繁,得到了大唐的很大支持。大唐日益强大,曹植的分量也就越来越重。曹植目前的地位本来就与曹丕相近,曹植却因为大唐的关系,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逐渐加强了。

曹丕十分郁闷,就来找贾诩商议。

贾诩是曹丕的坚定支持者。

贾诩与曹操的其他谋士不同,他出身于平民,身后没有家族作为靠山,他只能选择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作为自己今后的依靠。历史上他就是选择了曹丕,得到了完美的善终。在他眼里,曹植太过简单,不如曹丕有心机。

贾诩对曹丕说道:“丞相目前对于大唐的看法不错,碍着你十七妹(曹静)的关系,加上他们提出的条件太有诱惑力,如果没有切实的理由,就不要反对,免得丞相对你不满。不如这样,只是表示对大唐的诚意有所怀疑,这样,将来出现了什么事情,责任就都是曹植的,与你无关。”

曹丕说道:“唐军的军力强大,倭寇恐怕不是对手。到时候,唐军真的击败了倭寇,朝鲜回归了大汉,曹植岂不是立了大功,父亲会更加器重他了。”

贾诩说道:“唐军打仗,离不开大汉的配合,粮草供应以及伤员的安置,都要依靠大汉来保障。还有战场配合,比如侧翼保障,情报的提供等等,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唐军都难以顺利作战。这中间的环节,咱们做点手脚就是了。”

曹丕心领神会地说道:“军师果然高明。”

不久以后,曹操同意了大唐的请求,并请大唐派出重臣前来商谈详细事宜。

徐庶和诸葛亮原本反对诸葛均的这个计划,认为劳民伤财,而且由于给养和作战都需要配合,不利的因素太多。黄月英不反对,只是劝他慎重。

诸葛均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说道:“这件事看上去对于大唐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仅仅是为了打击倭寇,出一口恶气,的确有些不值。我是这样考虑的:

其一,倭寇残忍,侵犯我华夏民族,打击他们义不容辞。

其二,通过对倭寇的作战,可以提高部队的实战经验,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我准备从每个团以上单位都派出一名军官,组成战地观察团,随军行动。军事学院也要派出教员和学员参加。

其三,这次作战虽然没有地盘和财务的收入,但是可以扩大大唐的影响力。刘备集团的改造说明了,东吴和曹汉也有和平统一的可能性。通过共同抵御外敌,有利于加强相互交往,增进了解。

其四,为了避免出现供应与配合上的不利因素,这次作战请曹植作为联络员,便于协调与曹军的关系。同时,派曹静担任随军秘书,便于加强同曹汉各个方面的联络。”

黄月英说道:“还是陛下看得远,我赞成出兵朝鲜。”

诸葛亮和徐庶也认为诸葛均考虑的有道理,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考虑到这次行动关系重大,诸葛均决定派徐庶亲自担任这次任务的负责人。

这次参战的部队选择了甘易的第二军,配合一个装甲团,加强一个炮兵团,天山雪豹营的一个大队,共计36000人。后勤保障部队5个团10000人。考虑到朝鲜山地较多,采用半机械化半骡马化运输。

这天晚上,曹静问诸葛均,说道:“我去许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诸葛均说道:“这次出兵,要牵扯到大汉方方面面的关系,你要把与这次作战相关的人的关系处理好,尽量不让他们使绊子,能为咱们出力更好。这次打仗胜败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作战,熟悉了解大批的大汉官员,宣传扩大大唐的影响。你要多带财物,尽量交好这些官员。”

曹静说道:“这个没有问题,只是我出面送礼,他们不敢收怎么办?”

诸葛均说到:“我教你个法子,保证他们顺利收下礼物,你就这样说……”

曹静听完他的话,高兴滴说:“老公,还是你聪明。”

诸葛均说道:“静儿,让你一趟趟跑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唐的反击(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