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霸王孙策>101、会稽的船

崔朋得了孙策的许诺,自然是干劲十足。

且不说其他,以他出身寒门的身份,孙策就一定要用他。况且,崔朋对于江东盐业的发展,确实贡献不小。

离开海盐县之后,孙策又前往余杭、钱塘、富春三县视察。当然,天生热爱美食的孙策,少不得在钱塘县尝一尝美味的西湖醋鱼。

此时的西湖才刚刚形成没有多久。

之前的数十年里,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

如今的西湖要比21世纪的西湖面积大上一倍还要多。加上未曾兴修水利,使得西湖周围时而因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孙策专门命郡丞虞翻督办此时,负责在西湖一代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闸,以增加湖水容量,解决百姓的灌溉问题。

6月10日,孙策一行进入会稽郡。

会稽郡太守高岱、郡丞陈嘉、郡司马崔冰一同于余暨县外迎接孙策。

孙策面带笑容的扶起跪拜请安的三人,脑海里已经开始回想不久前刚刚看过的会稽郡资料。

会稽郡对于孙策来说,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郡。

整个会稽郡人口虽然不算特别多,但在孙策治下九郡中,仅次于豫章郡、鄱阳郡、秣陵郡和吴郡,人口达48万,户数则有10万出头,下辖13县。

会稽郡面积不小,但是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开发。

会稽郡北部集中了9县,主要沿杭州湾分布,而南部的广大地区只有大末、乌伤、章安、永宁四县。

最南端的永宁县,也就是后世著名的温州。

永宁县再往南,则是临海郡。

会稽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发达的农业,以及正在兴起的造船业上。

孙策之所以选择会稽郡来进行冬小麦试验,自然是有着他的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会稽郡的农业相对发达,无论是土壤、水文还是气候条件都比较适宜。

当然,相比于农业,其重要性更多的是体现在造船业上。

会稽郡的鄮县,如今是整个江东的海船制造中心,不论是吴郡和会稽郡渔民出海捕鱼的福船,还是朱恒麾下海军的福船,都是这里制造的。

现在这个时间,会稽郡的冬小麦收割已经完成,已经开始了水稻的种植。

所以,骑在马上的孙策,直接向高岱和陈嘉问道:“孔文、子良,今年会稽郡内冬小麦的产量怎样?”

高岱看了陈嘉一眼,开口说道:“主公,今年郡内小麦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3石左右。”

孙策闻言,点了点头,看来会稽郡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作为最早进行冬小麦试验的地方,高岱推广冬小麦种植自然是不遗余力,再加上那几个老农也定居在山阴县附近,常常会有各县令长邀请其去传授种植经验。

如此一来,会稽郡内的冬小麦亩产量自然是达到了预期。

孙策视察过山阴县的水稻种植后,也是暗自点头。

水稻的产量要比冬小麦多,百姓的种植经验也更加丰富一些,不过也多不到哪里去,毕竟有关水稻的精耕细作更是谈不上。

好在如今可以收获两季粮食,百姓的生活和官府的税收都可以得到保障。

由于冬小麦的推广,水车和水力磨坊也在江东一代推广开来。

江东各地多有江河溪流,因而水车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而水力磨坊的推广则是为了解决小麦的食用问题。

小麦如果不磨成面粉食用,就只能煮粥,十分单一,且口感不好。

而小麦磨成面粉之后,面饼、包子、馒头、饺子在江东的推广更加迅速,这些原本在县城中流行的各种吃法,迅速流传到了乡间黔首之中。

视察过山阴县之后,孙策又视察了余姚和鄞县的渔盐开发情况。

总体来说,这两县的规模不如海盐县和长水县,但产量也不算低。

两县生产的腌鱼加在一起,每月一共能有6000坛的产出,对于长水县那边,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补充。

匆匆视察之后,孙策终于来到了鄮县。

鄮县船厂外,孙策看着规模不小的连续15座船台,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15座船台,每座船台每年可以生产4艘福船,一年鄮县船厂就可以生产出60艘福船。

马钧自柴桑大战之后,就回到了船厂,如今正在研制一种新式的海船。

说是研制,不如说是改进更合适。

前不久曾经有一艘交州海船来过,这艘船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与福船宽大的结构不同,广船的结构更加紧窄。当然,广船要比福船更加坚固。

问题在于,广船的内部主梁横梁都是用珍贵的铁力木制作,而这种木材孙策治下各郡是都没有的。据马钧所知,铁力木只有交州出产。

马钧用两艘福船交换了那一艘广船,此时这艘广船正停泊在船厂的港口处。

孙策在马钧的指引下,看着这艘长达三十米的广船,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据说,广船起源于春秋时期,最后定型于元明时期,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宝船,除了有福船船型外,就有一部分就是广船船型。

可遗憾的是,历史上虽然有很多名人对广船进行评述,但往往


状态提示:101、会稽的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