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姑息
汉中的守军,尚有一万之众,三条谷口各部署了约一千余众,其余四千多兵马,大多集中驻守于南郑等几座重要城市,另外,阳平关也驻守有马忠的一千余兵马。
这是刘封临行之前对汉中的部署,以这样单薄的兵力,本来是不足以保证汉中的安全,但眼下北面的关中兵马紧缺,东面的关羽部又被东吴所纠缠,所以刘封才敢在老窝里留下这么丁点兵力,放心大胆的南下。
先前刘封的计划是,如果朝廷从弘农的张飞那里抽调兵马,大举“入侵”汉中时,他才会抽调兵马回援汉中。
但现在的情况是,朝廷未从前线调抽一兵一卒,却将仅剩的一部分御林军派遣南下,这个出乎意料的冒险之举,让本是焦头烂额的刘封又一次抓到了机会。
刘封的命令迅速的传往汉中,守御斜谷口的部队在得到命令之下,便是放弃了斜谷口,退入了附近的沔阳县中。
由杨仪率领的五千中央军顺利的进入汉中,正如张松所料,杨仪进入汉中平原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求汉中地方官为他的军队提供足够的粮草,好让他们顺利的顺汉水东援襄阳。
谁都知道杨仪是来平定蜀王的“叛乱”,但眼下双方表面上还未撕破脸皮,杨仪提出的要求名义上自然是合理的。汉中的地方文吏有不少尚忠于朝廷,但各地镇守的武将皆乃刘封亲信,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各县的官吏们皆不敢向杨仪提供粮草。
在这种情况下,杨仪又搬出了皇帝的诏命,公然要接管汉中的各军的军权,各地的刘封亲信武将自然是拒不从命,在这种情况下,杨仪只能撕破脸皮,以违抗圣旨为由,向就近的沔阳县发动进攻。
刘封等的就是杨仪的翻脸,这就意味着中央军的粮草供给已经开始不足,这正是他发动攻势的大好时机。
于是,在收到来自汉中情报的当天,刘封果断的放弃了对剑阁的进攻,率军全师折返北上,准备经由阳平关回往汉中,然后,他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蹂躏那区区五千缺粮的中央军了。
经过三天的急行军,刘封所率的三千轻骑率先抵达了阳平关,心急的刘封巴不得即刻入关剿灭杨仪所部,故而亲率众军直抵关城之下,大叫着让马忠速关城放他入内。
城上一片肃静,没有人回应刘封的喊话。
这种肃然的气氛,忽然间使刘封的心里涌起几分不安,隐隐约约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本王在此,还不速速打开城门!”刘封再一次扯着嗓门大喊。
这时,城头终于有反应了,不过这回应却让刘封感到有点意外,因为回应他的是一阵充满鄙意的大笑。
刘封凝眉细看,却见城头之上,一名儒将打扮的人物,正在抚须大笑不止,此人看着似乎有几分面熟,但刘封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何人。
这也难怪,汉国上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刘封地位尊崇,别人认不出他是反常,他认不出别人则是正常的很。
“你是何人,本王在此,焉敢如此放肆,还不快令你家马将军下关来迎接本王。”刘封有些不悦,厉声斥道。
城上那人冷笑一声,高声道:“蜀王殿下,末将杨仪,在此等候多时了。”
听闻杨仪之名,刘封大惊失se,脑子里瞬间闪过千百个念头,最后却终是无解,他铁青着脸,厉声吼道:“马忠何在?”
这时,杨仪身后转出一员年轻的将领,面带着郑重,高声道:“马忠在此。”
先前刘封还以为是杨仪攻破了阳平关,但他转念一想,阳平关坚不可催,岂是区区几千兵马就能攻破的,这其中必有蹊跷,所以,他才抱着怀疑的心态喊了马忠的名字。
现在,马忠的出现,证实了他心中的狐疑,在马忠出现的一瞬间,刘封竟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挫败感。
马忠,正是孔明的第二枚棋子,布局的手段,与剑阁关的张翼如出一辙,如果换作是方绍的话,很可能会识破,但可惜的是,辅佐刘封的是张松,只是一个二流的谋士而已,以他的智慧,尚不足以看透诸葛亮数年以前就布下的局。
东西两川重要者,莫过于阳平与剑阁,扼住此二关,就等于扼住了益州的咽喉命脉,也就是说,不需要何等精心烦琐的部署,诸葛亮只安排了两个人,就瓦解了刘封精心酝酿多年的野心。
“马忠,本王待你不薄,你因何叛我?”刘封忍不住向关上怒叫,这个问题当初他在剑阁之时也曾问过张翼,虽然明知回应是一样的,但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怒焰。
马忠淡淡道:“蜀王殿下,在叛国与叛你之间,我马忠当然选择后者。如今大势已去,末将劝你还是早些回头吧,或许尚有一丝生机,如果再这般执意错下去,谁也救不了殿下你。”
区区一个牙门将,竟然敢以这样教训似的口wen跟他说话,此刻的刘封,更是怒不可遏,当即下令攻城。
结果可想而知,以刘封的本事,连剑阁都攻不破,又何况于天下第一险关阳平关。当天的攻城以挫败而告终,但刘封仍不甘心,在与随后到来的大军会合之后,又一次次的向阳平关发起猛攻。
阳平关本就有兵数千,再加上杨仪所事的四千多兵马,兵力总数已接近六千,而刘封的兵力也不过是三万左右。当年刘备攻灭张鲁时,以十五万的大军攻打不足万人守备的阳平关,尚且面对雄关无可奈何,又何况是如今的刘封。
手机阅读:http://m.50ks.cc/35441/
发表书评:http://www.50ks.cc/35441/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二十章 姑息)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王堂燕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