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卧龙助理>第二百九十八章 微妙的时刻

第二百九十八章微妙的时刻

夏侯兰最后一句,算是一个委婉的最后通碟了。

张合不禁陷入了两难之中。

当年效命于袁绍之时,袁绍其实待他不薄,只是官渡之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曹操竟然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最终扭转了战局。自己当时转投曹操之时,正逢乌巢之粮被烧,河北军军心惶惶的之时,可以说,自己是在袁绍最困难的时候,背弃了他。

虽然张合有“袁绍不纳良言”、“自己遭人诬陷”之类的借口,但这些借口显然都很牵强,当年的曹操、刘备这些诸侯,“不纳良言”的时候多了去了,怎么也没见人家手下那些重臣纷纷背叛呀。

归根结底,张合的背叛,还是因为看清楚了袁绍必灭的结局,所以才选择做一个“识时务者”,来个“良禽择木而栖”。其实,他的投降,本质上与许攸等人是没有区别的。

他们这些人的背叛,代表的只是河北士族对袁绍抛弃的开始。

如今的情势,与当年的袁曹相争的局面是何等的相似。而今的曹操,坐拥天下三分之二,占据着最富庶,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中原地带,俨然便是当年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

而今的刘备呢,虽然打了不少胜仗,地盘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总体实力却仍然与曹操相距很多,此时的刘备,更像是当年的“曹操”。

似乎,历史将有重演的趋势。

莫非,又到了选择重新站队的时候了么?

当然,张合也可以选择为曹氏战死以全名节,不过,这显然并不是他的作风。

‘如果不是夏侯渊不听我之言,关中局面又如何会变成这般地步,我张合又怎能被困在这死地呢’

张合恨的不是曹操,而是夏侯渊,不过,这种怨恨也表明,其实他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夏侯兰敏锐的观察着张合的表情变化,当他看出张合开始犹豫不决时,又道:“方今关中已尽为汉中王所得,武功城周围也被围得如铁桶一般,这一点兄长想必也是很清楚。纵然兄长才华横溢,勇武无双,能够杀出这武功的重围,难道兄长还自信到,以你这区万余兵马,还能够杀出关中去吗?”

张合闻言一震,仅有的一点自傲,刷的一下就没了。

‘夏侯兰说得没错,守下去,或是杀出去,最终都只是死路一条,我张合尚未创出一番青史留名的功业,如何就可以死在这武功小地。’

这个时候,张合遂是下定了决心,不过,他脸上却表现的极为为难,摇头叹道:“当年在河北之时,我对汉中王也一向景仰。只是曹公待我不薄,我若就此背叛于他,只怕会遭世人诽议呀。”

一听这话,夏侯兰便晓得张合的心意了,知道张合这时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台阶让他来下,于是便道:“兄长此言差矣,你面临我们十几万大军,只以区区万余人坚守到整个关中都投降,于曹公而言,你已经算是尽职尽责,报答了曹公对你的恩德。而你如今又身系着这么多将士的身家性命,如果顽固的抵抗下去,致使这么多跟随你的兄弟陪你而去,你又于心何忍呢。”

夏侯兰的这个台阶搭得好,张合马上便动了心,喃喃的叹道:“是啊,这些兄弟们跟随我张合出生入死多年,我岂能为全我一人的名节,而让他们为我陪葬呢。”

夏侯兰接着又道:“其实无论兄长当初效力于袁本初,今时效力于曹公,还是将来效命于汉中王,都是在为大汉朝效忠。而汉中王贵为大汉皇叔,刘氏皇族,你归顺于他,更是名正言顺,至于你所谓的名节有损的担忧,大可不必也。”

看来汉帝刘协的存在还是有点作用,至少他可以做为人们换老板的一个绝好借口,因为无论是哪一个老板,名义上都是给汉帝打工,那么这样算来,无论是效力与哪个老板,名义上也还是为汉帝打工。

夏侯兰的话算是把梯子给张合搭了个结实,愿不愿意顺着梯子划下来,就看他自己的。

这时,张合不禁站了起来,在堂中来回的踱着步子,看起来心中是在做一个艰难的抉择。

良久之后,他猛的停下了脚步,脸上流露出释然的表情,片刻之后,他长吐了一口气,“好吧,我决心归顺汉中王。”

两天之后,张合正式开城投降。

围城的张飞本就是个爱君子,轻小人的人,他对张合这个对手也是仰慕已久,张合出城归降的当天,张飞便在军中设宴庆贺,并将张合奉为上宾。

在大宴了几天之后,张飞又派人将张合送往北部前线去见刘备,而刘备听闻张合归降,自是欣喜若狂,亲率军中文武重臣离营二十里前去迎接,并当即加封张合为征北将军,并命张合随同张飞一起,前往关中各地,安抚士民之心。

战争又一次进入了僵持状态。

在张合归降之后,刘备得以将渭水之兵北调一部分,使洛水一线汉军的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之众。

与此同时,曹操亦抽调了南阳前线的一部分兵力,镇守河北数州的部分兵力,使洛水曹军兵力达到十七万之多。

双方在洛水沿线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但收效都甚微,转眼时间进入了秋末冬初,汉军再一次面临到了粮食不济的问题。

因是陇西诸郡新得不到一年,可为前线提供的粮草有限。而关中新得,虽然富庶,但钟繇临撤兵之前,将关中各处粮仓焚之一空,因是关中人心未稳,故而也不敢对关中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八章 微妙的时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