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今天比过节还热闹。
一大早儿,花菱的大舅父姚喜福就吩咐下人将庭院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
院子里支起凉棚,凉棚下摆上六张八仙桌,桌上摆着黄澄澄的大鸭梨,红彤彤的水蜜桃、紫嘟嘟的玫瑰香葡萄,等各色时令的新鲜水果。
又命人去京城最好的糕点铺稻香春,买了枣泥糕、青梅饼、杏仁酥等各式小巧精美的糕点,整整齐齐地码在金边五彩釉的盘子里。
“昨个庄子里运来的西瓜呢?”大舅母站在游廊上问管家媳妇。
“回夫人,已经让人放在后院的井里冰着,等夏姑娘到了再提上来。”管家媳妇含笑答道。
下人们早就听说过夏青云救助花菱兄妹的义举,知道今天是夏姑娘来访,干起活来分外的仔细。
大舅母看着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孩子,笑着吩咐道:“去让人把孩子们都拢起来,到跨院里玩儿去,仔细别撞翻了桌子!对了,起个西瓜给孩子们切了先吃,省的一个个嘴馋。”
管家媳妇忙叫了几个丫鬟过来,把孩子们拉住,“走,我给你们切西瓜吃去!”
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几个个穿红着绿的丫鬟扶着两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走了进来。
大舅母赶紧着迎上去福了一礼,“亲家娘,亲家爹,快请到屋里歇歇。”
“喜福家的,我们可来晚了?夏姑娘到了吗?”
“不晚不晚,刚他正伯让人捎信儿,说和夏姑娘在客栈绊住脚儿,晚上半个时辰才到。”
来的人正是花菱的爷爷奶奶,身后跟着二伯父一家、三伯父一家、大姑一家,小姑一家,大小十几口人。
众人各自见了礼,大舅母左右看了看,一面陪着往里走,一面问道:“怎的不见大姑父?”
花菱的大姑道:“昨个儿晚上。镇国公府上来人,说镇国夫人刚到京北的戒台寺,就犯了旧疾,这不他连夜赶了去。也不知道今儿个能回来不。”
花菱的大姑父章彭泽是太医院的主事太医。当初她大姑嫁到京城不久,便把家人都接了过来,两家合着做药材生意。
才把花家人让进屋里,又两位老人被丫鬟扶着进了院子。这两位正是皇甫正的父母亲,花菱的姨姥姥、姨姥爷。
“喜福家的。赶紧着让人收了这两筐水果,是元正今儿一早从皇甫商号弄来的,说是叫什么瓜什么梨来着,让大伙儿尝个鲜。”
“老太太,是木瓜和凤梨!大爷嘱咐,木瓜得去籽,凤梨是要削了皮,浸了淡盐水才能吃!”旁边一个伶俐的丫鬟笑着接口道。
“对,木瓜和凤梨!你们瞅瞅,那凤梨身上疙疙瘩瘩的。还长着刺儿,一点儿都不像梨!”
夏青云三人还没走到姚家门口,离着老远,便瞧见有个人朝她们拱手。走进一看,是花蓉的叔叔等在这里。
她福了一礼,笑问道:“恕我眼拙,这位是五叔还是六叔?”
花菱的五叔和六叔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去年到北溪去过,隔了这么久。一下子分不出来。
“我是她六叔。”花景海笑答,“刚才几位老太太还念叨呢,怕姑娘头次来认不准门儿,让我在门口候着。可巧就来了!”
夏青云等跟着花景海进了垂花门,穿过抄手游廊,来在正院上房。几个丫鬟争着挑起帘笼,回话道:“夏姑娘到了!”
进了屋,满屋子的人吓了她一跳。
众人笑望着,大舅母赶忙迎上来一一介绍。足足半盏茶时分。才见完礼。雪儿和黑星也在旁落座。
两位鬓发如银的老太太一左一右地拉着夏青云的手,满眼是道不尽的感激。
“奶奶,姥姥,”夏青云随着花菱兄妹叫道:“本该一到京城就来看你们,怎奈有事绊住了...”
她边说,边取出一封书信,“这是花菱花树写给大家的信,他们现在在玉州过得挺好的,跟着先生在果林农院读书识字,连小花蓉和小花藤也会写字了呢!”
大舅父接过信,给大家读了一遍,惹得几位老人又落了一阵眼泪。
花菱的伯父姑母和舅舅舅母们忙在旁劝慰,说等娃儿们再大点儿,就接到京城来,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享天伦之乐。
两家人拥簇下,夏青云细细给大家讲着花家姐弟在玉州的生活。
说道花菱花树在果林农院里当上了大队长,管着底下几十个孩子,众人皆抚掌大笑。
又说了她们的许多趣事,哄得几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恨不得一步就跨到玉州去,好好疼惜这四个没了爹娘的孙子孙女。
众人正说话间,正伯并一个中年男子从外面进来。
“青云,这是花菱的大姑父,人称神医圣手。”花景天笑着介绍道。
大姑接过他手里拎着郎中的药箱,问道:“镇国夫人的身子可无大碍了?”
他们提起镇国夫人,夏青云也留神细听,昨日在街上遇到镇国公的马队,想来那后面轿子里坐着的应该就是镇国夫人。
“还是心口疼的旧疾。”大姑父坐下喝了口茶,“昨晚上施了针,今天早上精神好多了,我跟镇国公说了家里来客人,便赶了回来,正巧在巷口碰到元正兄。”
夏青云这才知道,皇甫正本名叫裴元正,自小跟了皇甫华藏,对外改名为皇甫正,但在自家人面前,还是习惯称呼他的本名。
众人说了好一会儿话,管家媳妇进来通报,说酒席备好,便请了大家来在院子里入席。
花菱的爷奶、姥爷姥姥、姨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