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科幻未来>奸雄天下>第384章 唐宋元明 四 第一章奉上
。这老者便是李翠仙的外公,同时又是益都李璮的谋主,名叫王文统。

李翠仙是十二月二十五日乘船到达益都军控制下的蓬莱港的。然后换乘马车返回了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益都城。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八日了。此时李璮刚刚从济南返回益都过年,过完年就预备将老巢从益都前往济南。还有传闻说,李璮不日就要接受部下劝进。即皇帝位,公开打出恢复大唐的旗号了!

说起这个让陈德兴篡改了一番的历史。还真是挺混乱的。本来造反时候不长就被忽必烈围困在济南等死的李璮,现在的局面看上去还不错,稳扎稳打扩大着地盘。而且他也没有再去抱南宋那根靠不住的细腿,而是联合陈德兴打起了恢复大唐的旗号他姓李嘛,自然要攀附李渊、李世民了。所以“大唐”的旗号,看起来要不了多久便要重现中原了!

而陈德兴被墨影娘包装成了降世明王,装神弄鬼的很有一套,还把关外的野生女真忽悠住了。他王国自然是“大明”了……不过这“大明八旗”的名号。听着总有点变扭。

至于忽必烈嘛,现在已经到了京兆府,正在谋划做中国的皇帝,国号据说就是“大元”,取自《易经》的大哉乾元,不知道是不是意指大蒙古国地盘很大?

而南方的那个大宋,虽然经历了一场临安之变,现在变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国家毕竟还在,看地图的话,形势似乎比历史上还好一些。没准还会有中兴复起的一日。

整个中国。居然出现了唐宋元明四朝鼎足的奇怪局面!

而在这四国之中,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就是李璮所立的。被后世冠以“东唐”名号的国家了。

因为东唐所在的区域,正是得之便能有天下的中原,以齐鲁为根本,左拥徐邳,右揽冀州,前抵兖豫。而且李璮经营多年,在山东根基深厚,又和北地群雄往来密切,一旦得势。北地群雄必会竞相来投。到时候中原便可不传檄而定。

此外,李璮还有一大优势。便是颇得北地汉儒之心。因为李璮早在许多年前就在辖区之内修缮了湮废多年的试院、文庙,通过考试招聘儒生也就是说。李璮在益都辖区内部分恢复了科举考试。而且他本人和几个儿子都精通儒学,谋主王文统更是前金的进士,自是北地大儒。

东唐若能击败忽必烈而有中原,便能立即得到北地儒生的拥护,便是南儒也不会反对这个“儒家王朝”。只要南北儒生都认了李璮是李唐之后,又有驱除鞑虏之功。那么以唐代宋,也就没有什么不能的了。

如果李璮真的到了这一步,那陈德兴的明国,恐怕只能被堵在辽东、高丽,再难有染指中原的机会了。因此,王文统看到李翠仙秀眉紧皱,才有此一问。

李翠仙闻言,只是苦苦一笑:“唐明交恶不是眼下需要担心的,因为忽必烈还没有死!而且已经火并掉了阿里不哥……此等人物,又手握十几万蒙古精锐,才是外公和爹爹需要操心的。”她扭过头,认真的看着王文统,“外公有何妙计可以破忽必烈而定中原?”

王文统胸有成竹地点点头,道:“自然是先定名分,后收人心,再定中原,最后北取燕京了。”

李翠仙蹙着秀眉,细细品味着王文统的话:“先定名分……那便是爹爹要做皇帝了!后收人心……爹爹难道是要开科取士?”

通过考试录取官员这事儿,在益都相公的地盘上一直都是有的。和别的汉侯不同,益都李家脱胎于金末红袄军,这是一支以在中原恢复汉家天下为宗旨的农民起义武装。后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投靠蒙古,但是红袄军上下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宗旨。而李璮本人,更是处处以陇西李家,大唐之后自居。自然也将始自隋唐,在宋代大兴的科举制度引入了益都。

不过益都科举在以往的规模并不太大,只是地方性的考试录取文官,也没有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名号。考试的形势也比较简单,就是在益都贡院做过卷子,再领到李璮那里相个面,然后就给个芝麻官儿打发了。但就是这么一条小小的上升通道,便将益都境内的士绅整合进了李氏集团,让李璮在益都的统治得以稳定,而且还能逐步扩大势力。

这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从来不是为国取才,只是一条给地方士绅上升并且分享政权的通道。有了这条通道,地方势力和中央便有了共同利益,中央政权也容易得到地方势力的拥护。

所以感到蒙古武力已经难以维持对汉地统治的忽必烈要开科举,一心想要恢复李唐江山的李璮在登基做皇帝后也要正式开科取士。而陈德兴父子也在南宋的科举制度上动手脚,想要以武代文扶植起一个拥护陈氏政权的武士绅集团来取代拥护南宋的文人士大夫。

唐元明三方,这个时候都把目光投向了科举取士!

“外公,我爹爹是想开文举还是开武举?”李翠仙有此一问,其实是受了陈德兴的影响。她现在也认为大宋之败是因为文贵武轻的以文取士。

“自然是文武并重了。”王文统笑着摸摸胡子,“北地不比南朝,那等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可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拉拢他们做甚?”

北地自沦陷于女真铁蹄以来,就没有什么文贵武轻,历来都是武贵文轻的。而且社会秩序也一直不如南宋,地方豪族多习武艺以自保。到了蒙古入中原后更是如此。譬


状态提示:第384章 唐宋元明 四 第一章奉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