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回到明朝当仙人>三百二十五章 量化

吴立需要综合考虑裂神锥的速度以及回路的承受能力。若是速度太快了,回路承受不了后坐力,要是耗费在凝结回路上的法力太多,回路太坚固了,那又是浪费金行法力。另外电行法力也是要分作两路,一路是通过电磁线圈,另一路是通过轨道与裂神锥形成的回路。其实电流通过轨道与裂神锥形成回路,也会形成磁场,通过两个磁场之间的排斥之力,推动裂神锥的发射。这就需要控制两股电行法力的强弱,使起完全契合,取得最大的推动力。

打个比方,吴立同样是催动一个定量的电行法力,将其分成两股,一种方案是一股是四分之三的量,作用于电磁线圈,一股是四分之一的量,作用于轨道和裂神锥形成的回路。另一种方案是将其分成两等份,分别作用于电磁线圈和轨道与裂神锥形成的回路,虽然催动的法力总量一样,但是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此外,这磁场的强弱,也和电流的强弱有关。在催动同样大小的电行法力情况下,磁场强弱就和金行法力形成的电磁线圈、轨道以及裂神锥的电阻强弱有关。裂神锥的电阻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是电磁线圈以及轨道的电阻却是可以变化的。经过吴立的试练,这是和吴立催动的金行法力的强弱是相关的,具体点说,就是和吴立凝结的金行法力的密度是相关的。吴立若是将金行法力的密度压缩得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小。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明白,吴立虽然本身并没有明白法力的本质是什么,但是他推断,若是同样的空间内。金行法力越是密集,那么电离子就越多,电阻也就越小。反之的话,电离子越少,电阻也就越大。

所以说的话。吴立虽然是利用电磁轨道炮的原理,成功催动了裂神锥,但是这才是刚刚开始。究竟怎么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需要通过不停的试练,采集足够的数据了。不过吴立却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试练,也是有着一定的方向。

电流、电阻、磁场力的公式。他自然是知道如何来换算,所缺的不过就是他催动法力的大小和电流的强弱,这个之间的单位换算究竟是什么样的。金行法力压缩的密度和电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些数据吴立都是不知道,这都需要通过很多次的试练,搜集试练数据来归纳。

此外金行法力形成的轨道在不同的密度之下,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作用力。这也是需用通过不断的试练才能够总结出来。将这些数据拿到之后,通过公式的计算,得出使用电磁轨道炮的最佳模式,这件事情才算是真正的结束。

通过一个月不断的试练,取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之后,通过计算,吴立终于是得出了几个公式。一个是金行法力密度与电磁线圈和轨道的电阻关系的公式。另外一个是金行法力密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公式,这个关系到轨道能够承受的作用力的大小。最后是电行法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弱之间关系的公式。有了这几个公式之后,通过方程式的计算,吴立很快就能够计算出如何来分配法力。

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要知道这些都是在裂神锥在静止的情况之下算出来的数据。但若是催动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的话,裂神锥原本就有一个非常之高的初始速度。这么一来的话,裂神锥在轨道上面运行的时间就要比初始状态为静止的情况下的运行时间要短得多了。裂神锥在轨道上运行的时间就是裂神锥受到磁场力作用的时间,这个时间越长,那么裂神锥获得的动量就越多。

接下来,吴立便是要计算在催动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的情况下。如何来分配法力,以及控制轨道的强度。不过在经过了几次试练之后,吴立心中一动,想到了另外一种途径。原本他想的是催动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让裂神锥通过轨道。但这么一来。裂神锥获得的动能明显是不如从静止状态开始通过轨道获得的动能大。那么能不能换一种思维,先是通过电磁轨道炮将裂神锥发射出去,在裂神锥脱离轨道的一霎那,再催动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这么一来是不是能够将裂神锥的速度催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经过对两种方式的试练,结果证实了吴立的设想是可行的,采用后一种方式,能够将裂神锥的速度催动到更快的状态。不过吴立也是没有完全的采用后一种方式,而是将对于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的运用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近身搏斗,一种是远程狙击。

第一种情况,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讲究法术催动的隐蔽,要出其不意。要知道利用电磁轨道炮催动庚金锥在轨道中从零开始加速到极快的速度,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容易就让对手反应过来。但是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一开始就能将庚金锥催动到一个极致的速度,这个加速的时间过程要比电磁轨道炮催动庚金锥短得多的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先催动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再让庚金锥通过电磁轨道获得一个加速度,无疑对于隐蔽性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第二种情况,并不会在对手的眼皮子底下来催动法术,那么无疑对于隐蔽性就没有什么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速度的要求就是极致的。那么先让庚金锥通过电磁轨道,再催动十步杀一人绝杀剑术便是更好的选择。

针对这两种模式,吴立又是花了将近十天的时间,通过计算和试练,找到了最佳的方式。针对近身搏


状态提示:三百二十五章 量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