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恐怖悬疑>龙棺>第五百八十六章 进化史

华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干尸的例子,除了一些特殊的人物之外,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成为不腐干尸。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个普通的村庄里发生了一起神秘事件,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八十八岁时去世后,尸身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因为没有腐烂,在这个小山村里开始有传言,这名妇人会再次复活,复活自然是无稽之谈,但尸身确实未腐,这也引来了无数关注。

老人死后,肤色比正常人黑一些,牙齿与头发都与后面完全干尸状态后接近,但皮肤干躁,而且状态接近蜡的形态。

现在出现在石茧中的干尸正是如此,这具干尸身上寸缕未着,苏柏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具男尸,皮肤偏黄,就是蜡黄的颜色。

苏柏看到此人的脸,虽然脸上也没有水分,但他面部的表情十分祥和,嘴角似乎还有笑意,苏柏看到他皮肤上的毛孔十分粗大,这让他觉得很惊奇,又想到看到的那篇干尸的研究报告来,据法医学专家介绍,老人在去世后身体出现的充气现象,有可能就是腐败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水泡,水泡连成片状甚至更大面积,就被家人理解为全身充气,后来,老人的身体停止了腐败,逐渐干燥下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这就是说,老人的身体曾和常人一样,发生过腐败的现象,但是后来在老人身体大量失水之后,这个过程却停了下来,形成了干尸。

这些粗大的毛孔与身体的水分大量失去有没有关系呢?苏柏想到,干尸在古往今来各种尸体现象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就出土过很多具干尸,这些干尸是在自然环境中迅速脱水而形成的,虽然没有经过人工处理,但西北恶劣干燥的气候能使人体快速失水,经过风化从而形成干尸。假如不具备这种环境,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在临死之前,身体的水份已经大量流失,这才在身死以后具备形成干尸的前提条件。

苏柏对这具干尸十分有兴奋,虽然他原本以为这里放的应该是一具超过想象的尸身,他的胆子横上来,伸手便将这具干尸掀了起来,因为没有了水分,干尸原本也不算高大,他一只手就将干尸掀了起来,在干尸的身下,苏柏看到了一颗珠子。

这看似珍珠的珠子苏柏知道,好歹在古董店呆了这么久,耳濡目染,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东珠,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它产于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缀饰的东珠与珍珠约300颗,冠顶东珠13颗,珍珠51颗。余如耳饰、朝珠等,也用东珠镶嵌,以表示身份并显现皇家的权威。

苏柏拿起这颗珠子,将干尸放下去,见这颗东珠保管得极好,不禁对干尸说道:“这颗珠子是你的吗?你就是静白大师吗?”

苏柏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珠珠与静白大师生活的几个朝代不无关系,东珠可追溯到金朝,对东珠格外着迷的三个朝代是——金、元、明。

金朝是女真人的天下,他们民族中有白姓与中,东珠是一种冷水蚌所产的珍珠,采集它的时候需要用黑天鹅,黑天鹅吞噬这种珍珠蚌后经过胃液润滑摩擦并排出体外,金末,为与蒙古议和,金帝将其所藏之稀世东珠尽数献予成吉思汗;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为麻痹明廷进献东珠,大获恩赏。

静白大师生于中国北宋时期,是个读书人,知识渊博,30余岁投身于印度所罗门王教习武。静白大师一生跨跃了中国的宋、元两代,一直活到明朝!

明朝,东珠!

苏柏握着那颗珠子,喃喃念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身上除了这颗珠子什么也没有了,你究竟是谁……”

他的手扶在石茧上,这石茧在外面的图腾柱上也有刻画出来,里面放着的是已经被捕杀的龙,祭台下面跪着不少人,而这两块圆石盘上,则是跪着的两名老者,是在烹调之前进行最后的祭祀,方能将龙肉入口,这人却躺在原本祭祀龙的石茧中,苏柏想到之前在石壁上茧中的情形,苏柏毅然将里面的干尸抱了出来,自己躺了进去!

苏柏躺进石茧中,随即闭上了眼睛,如他所想的是片刻后,脑子里就闪现出一幅幅的画面,在这片绿色的草地上,徐徐走来一位老人,他的身子十分单薄,身上只系着一块白布遮住了重要部位,他的表情十分兴奋,嘴里喃喃念道:“我终于来了,我终于来了。”

苏柏的思绪依然很清楚,这位老人走在绿地上,与自己一般,良久也没有前进几分,但让苏柏愕然的是,他并没有像自己一样运用内力,反而跪在地上,叩个头,向前移动一步,再叩个头,如此这般,不知道要花上多久的时间才可以到达祭台。

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当老人最终到达祭台的时候,苏柏看到他的双腿在打颤,显然吃了不少苦头,但他的表情仍是亢奋的,双眼甚至在闪闪发亮,他的身子瘫在祭台前,开始爬向石阶,苏柏的思绪随着他的动作上下起伏,高大的石阶对于这位瘦弱甚至有些虚弱的老人来讲就是一道坚固看似无法逾越的墙,但他仍在努力着,没有放弃的意思……

整个过程很痛苦又很煎熬,苏柏耐着性子看着老人步步接近祭台,九十九级台阶之后,老人迫不及待地跪在石盘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六章 进化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