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十二回 深藏功与名十二

张尚书在属下示意已经到了午时初刻了后慢慢站起来,其他几位在座的官员也跟着一起站起来。这时候一名刑部老手在锦衣卫的帮助下再一次来到人群边上仔细打量着围观群众。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个老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是为了确定群众之中没有带大型武器的人。防止这些人劫走囚犯或者劫持监斩官等官员。第二,为了确定人群之中没有死刑犯的直系亲属或者下属。午门斩首的犯人都是要犯重犯,他们是不允许有人送行或者送断头饭的。一旦有亲戚或者下属靠近,这些人也会按照同案犯处理。刑部的老手事先已经摸透了死刑犯的材料,记住了死刑犯的亲属和下属的资料,一旦发现了这些人就会立即抓捕,和死刑犯一起处理。第三,是为了确定群众之中有没有人带头抗议或者闹事。一旦有群众起哄闹事的话,下面的午门斩首行动是否继续,就需要监斩官来决定了。

刑部老手向张尚书的亲信属下示意安全后,属下这才让张尚书说话。这时候一边的鼓手已经用极为缓慢的节奏敲响了第一通鼓。张尚书十分满意地看了看鼓手的敲击鼓声节奏和力度,这些鼓手不愧是老手,敲得鼓声不但清脆而且并不响亮,不会影响到张尚书说话的音量。张尚书轻咳一声,一口中气上升,用比较缓慢的速度洪亮地宣布死刑犯的资料。

“罪犯秦泰,男,现年三十七岁。原刑部官员。多年前因为办案不利被先皇下旨停职。当今皇上和太后依然相信秦泰,故多次给机会希望他能珍惜。然该人拿着皇上和太后的恩典当令牌,欺上瞒下挤兑同僚。皇上和太后对此人十分失望,革去该人功名准备永不录用。今京城再发奇案,有人提议再给该人最后一次机会,太后和皇上仁慈决定复用该人。然此人不思进取,除了惹是生非之外,依然没有破案。皇上震怒之余,有人举报该人曾经和奸佞张居正过往神秘。刑部核查件件真实不误。皇上下令拘捕,由刑部定案处理。”

“罪犯展小小,女,现年三十六岁。罪犯秦泰之妻。该人不但是罪犯秦泰的发妻,更是罪犯秦泰的得力助手兼打手。多次在秦泰的授意下,殴打和欺负同僚。更有甚者该人把皇室当做无物,随意进出皇宫。秦泰事发之后,该人企图进宫行刺皇上。事情败露之后竟然当众威胁皇上和太后。该女态度恶劣,行为极其无礼,故抓捕后交由刑部处理。”

“罪犯仇小球,男,现年二十三岁。有功名在身,不算朝廷现任官员序列之内。该人是罪犯秦泰的表弟,也是丈夫秦泰的得力助手之一。为罪犯秦泰的帮凶之一,是该案的同案犯。现交由刑部和罪犯秦泰等人一起关押等待判决。”

原来将要处斩的三个罪犯竟然就是秦泰夫妻和仇小球,这是怎么一回事?秦泰夫妻不是小皇帝请来安排的吗?怎么会被小皇帝下令午门斩首呢?仇小球不是在亲生父亲的家乡考功名吗?怎么会出现在京城?又怎么会和秦泰夫妻在一起呢?又怎么可能会一起被抓捕起来斩首呢?这一切都需要从十几天开始说起。

秦泰夫妻连夜赶到了京城,借着宫中太监为皇室去玉泉山取水的水车回京的机会,一起混进了京城进了皇宫。历来皇室的生活水平都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好,就算是用水也一样。一般的太监宫女的生活用水和京城的老百姓一样,都是用低下的井水或者是环城河的河水。皇上和他后宫的贵人们却从来不用这些水,他们无论是喝的、用的还是做菜用的水,都需要从城外的玉泉山上拉来的水。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个规矩和传统,只要是京城的老百姓或者是官员都知道这个习惯。每天天不亮就会有一队侍卫押送着一群小太监去玉泉山上取水,要在皇上起床之前把水运到皇宫里面。不然的话这些太监和侍卫就会被按上一个办事不利的罪名处理,这就是这些人不敢偷懒的缘故。

秦泰夫妻和随行的锦衣卫不敢明目张胆地进京,也不能这个时候公开叫开京城大门。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了能够尽快进京和进宫,秦泰只好想出这个办法。秦泰等人手里有锦衣卫的令牌,又有小皇帝的亲笔手谕,这是最好的证明。秦泰拦住了从玉泉山下来的取水队伍,向侍卫出示了自己的证明后,直接接管了这支人数不多的队伍。锦衣卫分出两个人看管被替换下来的两个人,展小小打扮成太监,秦泰打扮成一个侍卫,混在取水队伍之中进宫。锦衣卫不需要伪装,直接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明就可以进宫了。

一行人从皇宫的角门进入皇宫后,取水队伍在一个锦衣卫精英的押送下完成取水任务后被集体关押起来。锦衣卫带着秦泰夫妻去安放尸体的冰窖,一个锦衣卫去小皇帝的乾清宫禀报秦泰夫妻已经进京的消息。其实不用锦衣卫带路,秦泰夫妻对于这个紫禁城十分熟悉,但是由锦衣卫带路可以少去秦泰夫妻很多麻烦。至少不用担心遇上侍卫或者太监时,需要一一亮出身份证明解释自己的来历。这些锦衣卫精英都是锦衣卫的老手,他们有资格在这个皇宫里面随意走动。在他们的带路下,不会有人故意阻拦秦泰夫妻的。

来到冰窖的秦泰夫妻,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特别是秦泰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秦泰夫妻一边换上自己的衣服,一边拿出自己带的尸检工具,在锦衣卫的帮助下,马上进入了工作程序。一边看管尸体的侍卫和刑部的人,不但不


状态提示:第十二回 深藏功与名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