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也选择了这幅画是真品,如此一来,三个人做出的决定再次一致。-..-
文教授看了三人一眼,说道:“你们三个都认为这幅画是真品,能够说说你们为什么这么认为吗?”
说完这话,文教授指了一下王思瑶,说道:“‘女’士优先,你先说吧。”
王思瑶之所以认为这幅画是真的,一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周朗眼光的认可,另一个则是因为这幅画是高原平八郎要找的。至于说这幅画到底从哪里能看出来是真的,在理论上,她是说不出来的。
她琢磨了一下,才结结巴巴地说道:“这幅画..我觉得..那个..其实,我..就是凭直觉..认为是真的..”
“哦。”见王思瑶这么说,文教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再没有跟她说什么,而是看向刘旭,说道:“这位同学,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刘旭还是比较聪明的,而且还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于是说道:“戚继光的书法作品,有不少流传下来的,但是绘画作品,却是从来没见过。不过好在,这幅画上有《‘荡’寇图》这三个字为标题,看这三个字苍劲有力,笔体浑厚,想来定是戚继光将军的书法无疑。既然字是戚继光写的,那这幅画是戚继光所绘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这幅画,画的是抗倭时的战争场面,绘画的水平很是一般,但是隐约能看出来,作画之人的笔力还是蛮刚猛的。画的水平差点,但是画的标题《‘荡’寇图》三个字,以及下面的落款,看得出倒有几分是戚继光的作品。
当然,刘旭嘴上这么说,他靠的当然不是这个。
刘旭的话,倒是让文教授的脸上‘露’出几分满意之‘色’,点了点头之后,又让周朗来发表观点。
周朗的水平,确实了得,他侃侃而谈,说出很多依据。不过终究没有戚继光的画流传下来,或许戚继光根本就不会作画,所以也没人知道他的画到底什么样,只能靠上面的字与落款、印章,以及绘画用的宣纸来进行判定。
周朗是文教授的学生,能说出这些来,自然是在情理之中。文教授点了点头,说道:“在我得到这幅画之后,我也不敢确定这幅画是戚继光的真迹,于是我查阅了不少文献资料,又找了不少人帮忙鉴定,终于得出结论,这幅画确实是戚继光的真迹。你们三个人都很不错,每人都凭着自己的实力,判断出这么多作品的真伪..”
说到此,文教授看了眼表,眼瞧着就要四点了,他才又行说道:“现在距离下课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接下来,我想跟你们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选出一幅画来,你们来猜这幅画的价格,谁给我的价格最为接近,那你们就能够从台上所有的作品中,任选一幅带走,作为纪念。你们看怎么样?”
一听说有这样的好事,三个人哪能不同意,于是都马上点头答应。
对于周朗来说,或许最后拿到哪幅画都无所谓,但对于刘旭来说,却是对那幅戚继光的《‘荡’寇图》志在必得。他现在对这幅画充满了好奇,一心想搞清楚,这画里面为什么会有‘阴’气。
在他看来,既然文教授会把这幅画拿出来给大伙鉴赏,显然是不知道这幅画之中的奥秘。
同样,王思瑶对这幅画也是志在必得。原本高原平八郎‘交’给他的任务只是找到这幅画,如果自己能把这幅画给拿回去,岂不是大功一件,还能报答高原平八郎对哥哥的恩情。
“你们跟我来,鉴定一下这幅画。”
在讲台上,还有不少幅画没有鉴定,只是时间问题,文教授不打算让他们继续鉴定了。他带着三人来到一幅比较大的画卷前面。
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笔法柔和,惟妙惟肖。上面的标题是《泰山幕景》,下面的落款则是王维。
大屏幕上,出现了这幅画的影像,而文教授也开始对这幅画进行介绍。
这幅画的作者是王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头,何等响亮,基本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维有诗画双绝之称,而且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流派,他流传在世的作品不多,但都是‘精’品,随便叫出来一件价格都在几千万以上。
介绍完之后,文教授让三人进行近距离鉴定,王思瑶又是第一个上的,看过之后,她也不敢确定,这幅画是真是假。不过王思瑶也不是历史忙,毕竟是大学生,正了八经考上中州大学的。王维的名头,她哪能不知道,还能背诵不少王维的诗呢。她在心中琢磨,王维的画都值多少钱呀,谁藏有这种名画,还不得藏起来,怎么可能拿出来给别人鉴赏,所以这幅画估计十有**是赝品。
接下来是刘旭进行鉴赏,他用鼻子一吸,好家伙,就觉得一股醇厚的清凉之气,进入脑海之中,看来这幅画里面蕴含的灵气着实不少,比自己先前鉴定的那些字画都多。
刘旭知道,里面灵气在醇厚的画,年头也就越久,作画之人的水平也就越高。所以,刘旭直接就把这幅画定义为真迹。
最后一个上前鉴定的人是周朗,他欣赏完这幅画之后,文教授让人给三个人每人发了一张纸,一支笔,让三人将想好的价格写在纸上。
刘旭先入为主,已经确定,这幅画是王维的,那起码也得在千万以上,所以,他直接给出一个两千万的价格。
周朗和王思瑶也都写好价格,周朗给出的价格是一万块钱,王思瑶给出的价格五千块钱。冲二人